去年營所稅大減,衝擊地方政府重要財源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比預期少了百億可運用,財政部表示,所幸在內需升溫、三倍券帶動下,營業稅優於預期,估可望「回補」部分稅款給地方,助度過年關資金需求。
▲統籌款短徵情形能微幅改善,主要歸功於營業稅成長。(圖/中央社)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是指,財政部會從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及土增稅中,取一定比例發給地方政府的稅款;統籌款發多少,是以各稅預算數計算,假設預估隔年營業稅為新台幣1000億元,就取4成,作為統籌款。
財政部前一年就會先通知地方政府,隔年可領到多少統籌款,然後除以12個月、按月平均發放;等當年實際收完稅再來看,若實際稅收比預算數多(超徵),會加發「超徵紅包」,反之,若實際稅收比預算數少(短徵),統籌款就要減撥,地方可用的錢將變少。
從2014年至2019年,因稅收成長,地方政府年年都領到超徵紅包,但去年(2020年)情形反轉,營所稅大幅衰退,從年中就預估,統籌款將會短徵,為近8年來首見;為預先因應,財政部只好從9月底,減撥統籌款,合計共少發102億元,地方只能勒緊褲帶因應。
目前去年稅收已大致入帳,財政部官員表示,所幸看起來,統籌款短徵情形並沒有比預估的102億元擴大,解除再減撥警報,且因短徵規模還再收斂了一點,可望還能回補部分先前減撥的統籌款給地方政府。
財政部官員指出,今年農曆除夕落在2月11日,政府機關年終獎金估會在2月初發放,會趕在這之前,將可退還的統籌款撥給地方政府;至於具體可發回多少稅款,官員強調,要等15日關帳結算後才能確定。
統籌款短徵情形能微幅改善,財政部官員分析,主要歸功於營業稅成長。
官員說明,去年會短徵,關鍵在於所得稅中的營所稅,受景氣、稅制變化及疫情衝擊大幅衰退,貨物稅也因有相關多項租稅優惠而減少,恐難達成預算目標。
官員表示,還好營業稅在去年下半年內需回溫、三倍振興券刺激消費帶動下,表現優於預期,最新統計至去年11月,稅收已達4310.8億元,年增4.6%,並超前達成全年預算目標。
官員指出,按分配公式,營業稅有4成需撥入作為統籌款,比重高於所得稅的1成,因此,營業稅超徵對緩解統籌款短徵,助益才會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