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日前加強對社區團購祭出「9不得」,黨媒13日再批,業者打補貼戰對市場將造成不利影響。無獨有偶,近期多篇有關地方傳統市場「受創嚴重」的文章,在中國網路上引起討論。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於去年12月22日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會中通過包含不得低價傾銷、哄抬價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違法達成任何形式的壟斷等9項要求,外界稱之為監管社區團購的「9不得」。
在「9不得」發布尚未滿月,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海外網、新京報於今日不約而同再刊出報導,指稱電商巨頭在社區團購大打補貼戰,雖然短期看來提供了低價紅利,但長期來看不但會給消費者帶來困擾、影響零售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破壞市場健全。
報導引述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說法指,現在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一項弊端,即是藉由燒錢補貼,獲取流量形成壟斷,賺取壟斷利潤。這種模式不利於網路平台的健康發展,也對社會資源造成一定浪費,「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不過歐陽日輝坦言,現在仍有不少企業仍前仆後繼地想要搶入社區團購的市場,例如「生鮮電商」領域目前的市場滲透率不到5%,成為社區團購的「新入口」。甚至許多原先沒有經營生鮮電商的企業,也要分食這個領域的社區團購業務。
▲近期多篇有關地方傳統市場「受創嚴重」的文章,在中國網路上引起討論。圖為青海省西寧市的傳統市場。(圖/中央社)
新京報的報導則引述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分析指「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型平台藉由大規模補貼,擊潰競爭對手,迅速擴大市佔率與支配地位後,可能會藉由提高價格以彌補前期虧損。但在市場上,由於競爭對手已經消失,消費者沒有其他管道可供選擇,只能被動地接受高價,導致消費者福利損失。
報導指出,電商巨頭藉由入股、複製商業模式等方式「進場」,搶佔社區團購消費市場,不但讓部分中小團購新創企業感到壓力,更讓一些依賴社區固定客流的菜商小販失去了生存空間,不良影響甚至波及菜農和養殖戶。
近日中國網路上出現多篇關注地方傳統市場攤販受到社區團購發展,而生計受影響的文章、報導,引起不小討論。
微博上一篇「江西小城賣魚30年的小販,最終輸給了社區團購」的文章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指出自家附近的傳統市場中,也有許多攤販不敵社區團購而歇業,其中不乏在當地經營數十年的攤商;另一篇新浪科技的報導「社區團購進軍長沙,無人逛傳統市場」,文中引述一名當地攤販說法指出,愈來愈多人在網上買菜,都不逛市場了。「一個月下來也掙不到什麼錢,我年紀大了,別的也不會做,只能先幹著。」
報導並稱,雖然監管逐步落實,但是否意味未來社區團購得以以更加規範的業態發展,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