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許珮絨報導
白米是台灣人的主食之一,料理變化形式豐富,其中又以炒飯最為常見,不過在烹調技巧上也是一門學問,近日有網友就好奇問「炒飯起鍋是依據什麼標準判斷?」貼文一出隨即釣出不少內行解惑。
▲成功的炒飯是要炒到粒粒分明。(示意圖/資料照)
原PO在PTT表示,最近剛開始學做蔥炒飯,步驟依序為先將飯拌入蛋黃,炒的時候先下飯,壓鬆、炒鬆之後再下蛋白跟調味,同時下一匙米酒,但讓他最困惑的是每次都抓不太到炒飯起鍋的時間點,「嘗試了好幾次,常常都是部分的飯炒到都硬掉了,想問各位前輩都是依照什麼判斷標準起鍋的?」
對此,不少高手回應指出,「感覺粒粒分明,不會濕濕的時候就可以起鍋了」、「熱油下蛋下料再下飯,然後開始一直翻炒3分鐘,全程用家用爐具的最大火,您可以試試看」、「炒到米會跳就可以了!那種現象出現就是沒水氣,會粒粒分明」、「米飯跳動時,加入少許水讓口感鬆軟,就可起鍋」、「部份飯粒會硬,猜是沒有甩鍋均勻受熱,飯粒在鍋邊受熱太久」、「米粒都有褐色且分明就代表可以起鍋了」。
另也有網友補充解釋加米酒的用意,「可以讓太乾的部分稍微濕潤」、「米酒是可以的,大火下去很香,飯也比較濕」、「米酒要鍋邊進入,不然米先吸收酒會不好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