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武漢封城週年 她的日記紀錄「殘忍一面」逼哭全世界

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2020年1月23日,是一個震驚全世界的日子,因為武漢封城,使得原本開心熱鬧慶祝農曆過年的氣氛,立刻變調。沒想到一年過去了,疫情依然嚴峻,甚至出現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接受「三立新聞網」獨家訪問時表示,災難會放大日常生活,悲劇增加,社會不公讓更多人失去生命,資訊的封鎖顯得更加殘忍。但更多人團結在一起,彼此送暖加油。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 (圖/聯經出版提供) 

武漢封城震驚全世界  資訊的封鎖顯得更加殘忍

武漢封城一年了,全世界依然籠罩在疫情的威脅中,《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以身在武漢的第一手直擊觀察,寫出在封城時的所見所感,登上微博熱搜,首發就有191萬的閱讀次。

一年過去了,郭晶說:「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1年,回想武漢封城依然覺得不可思議。災難會放大日常生活,悲劇增加了,社會不公讓更多人失去生命,資訊的封鎖顯得更加殘忍,家庭矛盾加劇,暴力更加嚴重。與此同時,黑暗中的光也彙聚在一起,志願者串了起來,一個個支援網路織了起來,為城中的人送去溫暖、感動和力量。這讓人們的心情每天都像過山車,在很多情緒中轉動,恐慌、焦慮、憤怒、悲傷、感動…」

 ▲《武漢封城日記》一書一開始就悼念吹哨人李文亮。(圖/聯經出版提供) 

黑暗中等待光明到來   但黑暗一年了不確定依舊

言語中,郭晶內心的衝擊依舊,「有時候我們以為的黑暗,只是黎明前的開始。」懂得在黑暗中等待光明一定到來的道理她懂,只是這個黑暗一年了,還不知道要多久。

郭晶接著說,「生活本身就是不確定的,人們藉由工作、興趣等找到確定的方向,對自己的人生有多掌控,緩解對不確定的焦慮感。」

「病毒是人類所共同面臨的一個巨大的不確定,人類歷史上爆發過很多次瘟疫,但人們每次在應對瘟疫的時候,依然有很大的不確定。」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這次從武漢爆發疫情,到應對疫情都充滿了不確定,不確定疫情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封城之初不確定生活是否有保障,不確定什麼時候會解封,不確定疫情什麼時候結束。疫情現在也未結束,生活依然很難做計畫,計畫是否能如期完成也充滿不確定,這大大降低了人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郭晶表示說,她還在學習應對不確定性,繼續堅持運動,保證一日三餐,經常和遠方的朋友視頻。這種不確定性也會帶來新的可能性,比如因為疫情開始寫日記,還出了書;為了照顧好自己,學做了一些新的菜。

全球至今確診超過9千萬  人類共同面對與思考生命意義

從武漢封城至今,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9千多萬,郭晶感慨很深:「新冠肺炎成為人類歷史上傳播範圍最廣、影響人數最多的一場瘟疫。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制度、資源,對人的生命和死亡也有不同的看法。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得不共同去應對這次疫情。」

「很多專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不會消失,而會和人類共存。過去很多病毒皆是如此。希望我們可以借此思考生命的意義,在控制病毒的時候,也可以保障人的生活、尊嚴。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武漢封城日記直擊武漢  紀錄「殘忍一面」逼哭全世界

郭晶在《武漢封城日記》如此紀錄,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人的聲音,不見了。

1月27日 世界如此荒誕

昨天寫完日記後,我在床上癱了2、3個小時。沒想到寫日記是如此耗費心力的事情。這場封鎖讓時間和空間靜止了下來,我們的情感和情緒則被放大了。

有個巨大的陰霾占據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無法忽略。

躺在床上刷手機的時候,我突然聽到鄰居的談笑聲,覺得異常珍貴。這幾天在外面看到的都是緊張和焦慮。在網路上則看到了些心酸而搞笑的事情,有人打開窗戶大喊:「對面有沒有人?出來吵個架呀!」有人說自己和另一半一起困在家裡,沒事光做愛做到厭煩。

有個在洛陽的朋友說她爸爸特別淡定,可能因為他經歷過了很多事情吧。災難似乎是人類無法逃避的一部分,比如2003年,我們經歷了SARS;2008年,我們經歷了汶川地震。

大家後來不知道怎麼談到了穿晚禮服的那種高級派對。有人提議武漢解除封鎖之後,為我辦一個派對,不過大夥說要買衣服太貴了,那些衣服平常也不方便穿。有人問說明年春節會不會有變化啊?因為沒有那麼多聚會,不用和很多並不熟悉的親戚尬聊。大家紛紛表示肯定不會,還有人說可能會報復性地聚餐和逼婚,今年因為肺炎沒能安排上的相親,明年可能會加倍。

這個世界彷彿只剩下我和這2隻貓了

今天武漢天氣明朗了一些,儘管依然是陰天。出門沒走幾步,我看到廢墟上有2隻貓,我們互相對視。這個場景的末日感太強烈,和牠們對視的時候,這個世界彷彿只剩下我和這2隻貓了。

超市的蔬菜、米架、麵架依舊處於缺貨狀態,賣鹽的架子也空了。今天排隊稱重的人更多了,可能有人要補充存貨,可能有人只是想出來逛逛就順便買點東西。今天超市有賣84消毒液,我就買了2瓶。

我今天走到了曇華林。曇華林是一條網紅文藝街,有很多咖啡店、飲品店、飾品店等。人們本可以在這裡度過閒暇時光,現在整條街反而處於閒暇。有個老人家打開窗戶,從樓上看著外面的世界。

風鈴上掛著人們對於工作.學業.愛情.身體的願望 平常我會覺得很矯情

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院子裡傳來葫蘆絲的聲音,進入院子一看,只有那些新春裝飾品還在。一些店門口掛著玻璃風鈴,隨風吟出清脆的歌曲。風鈴上掛著人們對於工作、學業、愛情、身體的願望。平常我會覺得這些很矯情,但此刻腦海中卻浮現很多人認真寫下自己願望的畫面。

走出曇華林,我看到了一間「盒馬鮮生」超市,就走了進去。門口有人檢測體溫。這間超市更大一些,但蔬菜架還是空蕩蕩的。超市裡播著春節歌曲。沒有買東西的壓力….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一個播音員在激情昂揚地念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戰已經打響……」

我的心情一下子又變得沉重起來。後來我又走到一個警務綜合服務站,門口掛著一個喇叭,一個播音員在激情昂揚地念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戰已經打響……我們守望相助、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口號在空蕩蕩的街道上重複播送,充滿了諷刺。

回到社區門口,有一個人在大聲喊:「出來聊天呀,要長毛(發霉)了!」幾個人在旁邊嬉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我沒法用一種統一的心情來寫整篇日記。世界如此荒誕,我只能一一記錄下這些荒誕。

網友留言:

世界如此荒誕,感謝妳的記錄。

2月13日 缺自由

昨天,有朋友問我現在缺什麼?我毫不思考,脫口而出說:「缺自由。」

封城後,城市的馬路上沒有了喧囂,可以聽到鳥叫聲。有個老人家在一棟樓的側面打太極。超市開始控制進店的人數,隊伍從離門口5、6公尺的地方才開始排,人與人之間隔著1公尺的距離。

有個老人家跟那2人說著什麼,其中一位戴著社區工作人員專屬的紅帽子。過了一會,老人家離開了,我便走過去問她怎麼回事?她著急地說:「老伴要去醫院看病、開藥,他不是肺炎,是腦溢血,要一個月去一次醫院,哪曉得出了這個事,都熬了好幾天啦。他走不到醫院,社區也不幫我們安排車。」她丈夫吃的藥是處方藥,很難買。

賣菜的人很不滿,小聲抱怨著。他們可能也面臨生計問題,所以要出來賺錢。其實,他們擺攤的位置相對空曠,跟超市密閉的空間相比反而更可以避免病毒的傳播,但他們就是要被驅趕。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郭晶提供) 

多了一些戴紅帽子的人和寫著「不出門防病瘟,要平安控出門」的標語

社區門口和城中村的路口,都多了一些戴紅帽子的人和寫著「不出門防病瘟,要平安控出門」的標語。這些標語牌看起來像是統一列印出來的。這類宣傳的事情很容易統一化地執行。

我在一個路口停下來拍照,坐在凳子上戴紅帽子的人非常警惕,馬上站了起來。

「妳要做什麼?」 我有點不耐煩地說:「拍照。」

「妳是記者嗎?」「不是,我住在附近。」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外有2個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人和一位老人家講著什麼,我不敢靠太近。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 (圖/聯經出版提供) 

後來在路上又遇到兩個新的隔離觀察點。其中一個隔離點隔離了兩間相鄰的酒店,門口有好幾個人,他們脫掉自己的防護服,然後用黃色的噴霧箱消毒。

有一個社區有人正要進去,她手裡拿著一張紙,向保安出示,可能是出入證。

下午,對面供電局大樓很大聲地放著音樂,是那種店家在招攬客人的感覺。平時每間店都在放音樂,吵得很,現在只有一個地方在放,顯得有點稀罕。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2月14日  每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

政府在應對傳染病的時候,除了控制病毒本身,還要將人們的恐懼考慮在內才是。可是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有些地方開始鼓勵人們舉報,只要舉報一個新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就能拿到獎金1萬元,自覺去醫院的病人也會得到一些獎金。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人們對政府的信任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斷地被消耗 恐慌卻在被加強

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斷地被消耗,恐慌卻在被加強。這幾天周遭的管控變得愈來愈嚴,超市限制進入的人數愈來愈少、周邊被封起來的地方愈來愈多、出現了更多的隔離區域。在很多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穿制服的人卻都成了無能者。我感到深深地絕望。

2月17日 有一部分的世界消失了

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

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10幾公斤。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我知道她說得對,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

她有點擔心地說:「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

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 (圖/郭晶提供) 

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 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

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

我有很多情緒。憤怒、傷心、無力……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 (圖/郭晶提供) 

自封城以來,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

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

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14天,伙食費每天50元自費。」

下午5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

「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

「1個。」

「體溫正常嗎?」

「正常。」

「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

他們離開1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

網友留言:

其實最壞的結果武漢人早就已經想到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使勁往好的方面想。

感同身受!無處釋放的壓抑……

以上細細記著,郭晶在武漢封城之時的所見所寫,雖是日常但也藏著病毒的無常,她將內心的煎熬化成文字,一年過去了,但疫情依然嚴峻,此刻,世界齊心祈禱,疫情快過去,我們會更愛地球,更珍惜健康,更珍惜所有遇到的人。

 ▲ 《武漢封城日記》,記錄武漢的日常與無常。(圖/聯經出版提供) 

本文獨家採訪與摘自聯經出版郭晶著作之《武漢封城日記》

 

#三立獨家 Exclusive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