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稱宣統帝。而他對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竟有著大大的影響,毛澤東當時參軍與退伍,都和溥儀有很大的關係。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偽滿洲國,中國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勝利,正要逃往日本的溥儀,被出兵東北的蘇聯紅軍俘虜扣押下來,帶去蘇聯關進了監獄。外界原以為毛澤東可能為此殺了溥儀,豈料毛澤東並未殺之,而是表示「不是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了不利」。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懷革命熱情的毛澤東參軍入伍,想以武報國。但在1912年某天,毛澤東突然告訴軍隊班長,自己準備離開部隊,他說,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已經退位了,孫中山和袁世凱也達成了妥協,革命已經結束了,自己要回去繼續讀書。由此可知,毛澤東的參軍與退伍,都跟溥儀有很大的關係。
1919年7月,五四運動剛剛爆發不久,毛澤東便在《湘江評論》上發表文章,對袁世凱政府一直在廢宮中保存溥儀尊號很有意見,內容提到「凡做過皇帝的,沒有不再想做皇帝,凡做過官的,沒有不再想做官。心理上觀念的習慣性,本來如此。伏處北京的溥儀,國民不加以防備,早晚還是一個禍根。」
後來,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偽滿洲國。1936年,中國抗日的烽火已經開始燃燒,毛澤東曾致電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希望與他一起建立抗日聯軍,抵制日軍的侵略。在電文裡毛澤東寫到「邇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綏進迫,德王不啻溥儀,蒙古傀儡國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國主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領袖,愛國寧肯後人!保衛綏遠,保衛西北,保衛華北,先生之責,亦紅軍及全國人民之責也。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
1945年8月15日,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勝利,正要逃往日本的溥儀,被出兵東北的蘇聯紅軍俘虜,扣押下來,隨後被帶去蘇聯關進了監獄。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訪問蘇聯時,蘇聯外長維辛斯基提出了關於日本戰犯以及溥儀等人的引渡問題,表示「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敗日本並將一批日本戰犯戰俘和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等人押到了蘇聯。現在中國已經成立,這些戰俘應該引渡到中國,由你們來審判和處理。」
毛澤東表示同意後,隨後指示周恩來與蘇方會談,具體明確引渡的時間和方式,決定由中國來審問戰俘以及溥儀、溥傑等人。1950年8月1日,溥儀被引渡回國,關押在了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勞動改造。
關於殺不殺溥儀的問題,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談及此事,他表示,「什麽樣的人不殺呢?胡風、潘漢年、饒漱石這樣的人不殺,連被俘的戰犯宣統皇帝、康澤這樣的人也不殺。不殺他們,不是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了不利」。
毛澤東直言,「對一切反革命分子,都應當給以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這樣做,對人民事業,對國際影響,都有好處。」最終溥儀獲得了特赦,據傳毛澤東還不時派人去關心他的生活,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病逝世,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