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最近雖然沒有寒流,但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溫差大,民眾仍會明顯感到寒冷,這時暖暖包便派上用場。不過南投有人將暖暖包貼在腳底板,並使用襪子包裹,想藉此暖和腳丫子並促進血液循環,沒想到腳底燙傷起水泡。
▲婦人不當使用暖暖包,造成腳底起水泡。(圖/南投醫院提供)
衛福部南投醫院今(1)日分享案例,中寮鄉一名70歲周姓婦人在冬天常有手腳冰冷的情況,夜間甚至因此難以入睡。所以她異想天開把暖暖包貼在腳底,而且為了防止它掉落,還套上襪子,結果隔天早上起床雙腳腳底起了水泡。
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表示,雖然暖暖包的平均溫度約50度,不過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仍可能造成真皮層受損,出現皮膚泛紅、起水泡等症狀。
▲醫師提醒民眾勿讓暖暖包長時間接觸皮膚。(圖/南投醫院提供)
隨著年紀增長,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感覺神經退化,大腦中樞調節能力下降,老年人對溫度的敏感度會下降。因此李瑜芬提醒長者、循環功能不良者及周邊血管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使用電熱毯、熱水袋、電暖爐及暖暖包等保暖產品時要留意,不要將熱源長時間對著同一位置,也不要直接接觸身體,避免燙傷。
此外,冬天皮膚容易有乾燥的狀況,李瑜芬建議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洗完澡可使用適合的乳液保護皮膚,若症狀沒改善,可以到醫院讓醫師協助診療。
▲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圖/南投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