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周禮》記載翟衣是中國古代后妃的最高禮服,由褘衣、揄翟、闕翟組成的三翟禮服,皆以翟鳥為紋。所謂翟鳥,還是得從「翟」的意思來說。翟的意思是長尾山雉,也就是俗稱的野雞,但皇后禮服上的「野雞」圖樣,可是非常高尚的動物,常見於與大婚、或出席受冊、謁廟、朝會等場合。
相傳野雞是一種性格剛烈的動物,一旦被人圍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會果斷選擇自殺,從不讓人活捉。而野雞這種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品格,也就是古代讀書人最看重的「氣節」。
▲宋朝皇后畫像,其身穿翟衣上的圖紋即是紅腹錦雞(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也因此,古代的士大夫相見,都會帶上野雞作為禮物,用野雞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格互相勉勵。「寧死不屈」、「視死如歸」這樣的「美好品質」,對於男人來說,是一種追求;對於禮教薰陶下的女人來說,大概就是丈夫的「殷切期望」了。
翟衣的底色為深青色,運用紗羅質地來塑造高貴典雅的視覺效果,從周朝到明王朝,翟衣禮服一直作為皇后的衣冠,形式上並未有大改變,一直到清朝,才被滿族的衣冠所取代。「翟」如果作為衣服上的紋飾,正式稱呼為十二行「翟」紋。「翟」原意是指長尾野雞,而皇后翟衣上織的花紋,則是一種特定的野雞,即紅腹錦雞。
「翟」紋也不只有皇后的禮服上能使用,在皇妃、皇嬪、皇太子妃及一些命婦的禮服上也都有使用,區別在於翟的數量。皇后翟衣上翟的數量大概在148對左右,每兩對之間用「小輪花」隔開,左半邊衣袖上的翟紋是朝向右側的,而右半邊衣袖上的翟紋是朝向左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