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百香果富含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營養成分,香氣濃郁,含有超過130種以上的芳香物質,被譽為「果汁之王」。品嘗酸甜美味的新鮮百香果,不用再苦等7月埔里出產,我國透過新技術成功栽培的「春季百香果」已翩然登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轄區農友,建立網室春季百香果的生產模式。(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高雄農改場)研發推動百香果燈照產期調節技術,建立網室春季百香果的生產模式,3年來積極輔導,已在南台灣形成產業聚落。技術運用從屏東萬巒擴散至九如、高樹、里港、高雄美濃、六龜和台南等地,扭轉過去百香果生產於埔里,每年7月到隔年1月才見市的刻板印象。
高雄農改場今(2)日表示,高屏地區春季百香果從2月下旬起陸續上市,產季延續到6月,正好和埔里產區的產季銜接互補,讓國人全年都吃得到百香果。目前高屏百香果栽培面積約100公頃,年產2000公噸。109年曾小量試銷加拿大,反應頗佳,但因國內需求大,目前仍以內銷為主。
▲高屏地區百香果利用燈照進行產期調節,可提早至2~6月採收。(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高雄農改場指出,國內3到5月是國產季節性水果相對貧乏的季節,春季百香果市場供不應求,加上鮮食百香果需求上揚,加速催生春季百香果成為南台灣新興產業。從果園整備、整枝理蔓、燈照產期調節、網室授粉技術到安全防治資材等,並持續優化管理模式、舉辦栽培技術觀摩會、媒合產業合作社及生鮮超市通路等,高雄場積極推動相關研發,期望讓高屏百香果產銷模式更為穩固。
春季早收百香果於9至10月整地及定植種苗,透過燈照促進開花調節產期,可於隔年2至6月採收果實,生產過程避開7至9月颱風和雨季,所生產百香果品質佳且產量穩定。高雄農改場表示自推廣以來,已促進南部部分紅龍果園及苦瓜網室跟進轉作百香果。由於苦瓜跟百香果同屬藤蔓類,栽培時都需要網室及二層棚架攀爬,苦瓜園利用現有設施轉作百香果,可降低初期成本投入。
▲網室栽培利用蜜蜂授粉,可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高屏地區百香果園結實纍纍的盛況。(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由於百香果生長快速,一般在開花後就不再噴灑農藥或防治資材,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60至70天,大部分果品農藥殘留檢驗都可達零殘留,利於發展友善耕作與有機栽培。目前春季百香果的栽培模式每公頃產量約20公噸,竄升網室作物的新興選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有興趣投入生產的農友,除了網室、燈具成本與掌握產期調節燈照、理蔓及授粉等關鍵技術,為了讓產期集中在3至5月,並使產量最大化,該栽培模式人力需求密集約在12月至2月,投入種植者須考量相關條件再加以布局。
▲高屏地區冬天溫暖,配合燈照可將百香果的產期控制在2~6月。(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受惠於吊網接果改善品質,近年來鮮果食用的趨勢愈來愈普遍。專家提醒民眾選購百香果時可注意選擇重量較沉及果汁較多的果實,若要馬上食用,建議選購果皮已有自然皺縮的果實。
▲受惠於栽種技術進步,台灣人全年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百香果。(圖/高雄農改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