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清最神祕天災持續300年 中國上億人口因此消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封建王朝的更迭,往往都是因為「人禍,比如外族的侵略,內部的篡權奪位,結黨營私,以及起義軍的壯大,這些都是一個王朝覆滅的原因,但是明朝的衰亡卻並不僅僅是「人禍」,其中天災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明朝末年發生了「明清小冰期」,可說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然而關於明清小冰期的形成至今卻依舊是個謎。

▲明朝末年發生了「明清小冰期」,可說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至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50年至公元1770年),全球氣溫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過程,並一直延續到清朝道光、咸豐年間,這長達300多年的寒冷期,在世界上歷史上被稱為「小冰期」,歷史學者則稱之為「明清小冰期」。

在「明清小冰期」時期,中國氣溫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在冬季一般是不會結冰的,但在明清小冰期,位於秦嶺—淮河以南的長江竟曾出現過結冰長達一個月的現象,許多鳥獸因為大雪覆蓋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氣溫下降,就會出現旱災、蝗災、瘟疫等連鎖反應,在崇禎年間,黃河流域發生大規模的旱災,甚至連黃河都斷流,由於糧食欠缺,有些地方還出現吃人肉的慘劇。

旱災之後還出現了瘟疫,由於降雨量減少,鼠洞中的溫度也會上升,細菌容易在老鼠身上滋生,老鼠因為抵抗不了飢餓就會外出覓食,當它們的活動範圍擴展後便容易跟人類接觸,加上人們經常處於飢餓的狀態,身體抵抗力下降,自然也就增加了鼠疫流行的機會。

旱災、蝗災、瘟疫的流行,不僅會使人口減少,還會出現流民,流民通過逃荒、遷徙的方式尋求生存,而「流民」聚集之地,往往會出現「亂民」,人們為了填飽肚子,會鋌而走險,進而引發農民起義,另外明朝國庫也根本沒有錢拿來救災,更加引起人民的不滿,當時各地都發生農民起義。最後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就此滅亡。

據統計在明朝萬曆年間,中國的總人口差不多有2億人,不過從那之後中國人口便一直在減少,到了清朝順治年間,中國總人口甚至連一億都不到,這場跨越兩朝的小冰期讓中國損失了約40%的人口,而「明清小冰期」的出現原因至今依舊是個謎,仍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