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是中國史上最能象徵正義、清廉的著名官吏,身後900年遺骨被迫挖掘遷移,更因文革落得無處安葬。台北曲藝團推出「再見包青天」,以說唱帶觀眾穿越古今,揭開包公遺骨之謎。
▲台北曲藝團展現說唱藝術 揭開包公遺骨之謎台北曲藝團將推出「再見包青天」,以說唱帶觀眾穿越古今,揭開包公遺骨之謎。(圖/傳藝中心提供)
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今天在記者會表示,2015年秋天,她到中國安徽合肥演出,在參訪包公祠途中,偶然看見紀實文學「包公遺骨記」這本書,這本禁書曾記載了1973年包公墓被迫遷移的曲折史實,從包公墓中發掘而出的包氏族譜,還原坊間流傳百年的「包公傳說」,成為她創作的開端。
葉怡均說,無論是包公清廉為官,或者「包公遺骨記」作者陳桂棣、春桃夫婦義無反顧揭開黑幕,甚至有如吳興漢等輩致力遺骨遷安,「可以看見中國40多年來的歷史悲劇,也可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
葉怡均說,這一群小人物始終堅持信念的風骨,深深打動她,才有這次的創作。
導演符宏征表示,這齣劇醞釀到完成前後歷時長達6年,這次加入現代劇場元素,將京劇臉譜符碼、田野調查實景、說唱藝術「評書」中的敘事、戲曲唱腔、服裝加上古今東西音樂,創造出劇場空間流動感,既有現代元素又不悖離傳統框架。
葉怡均說,說唱藝術在台灣或是中國都是處於邊陲地位,希望透過劇場嚴密的分工模式,不斷排練並合作去擴大想像,從中學習到曲藝以外的經驗,才有拓展說唱藝術存續的可能性。
「再見包青天」結合音樂家張士能、80年後相聲演員黃逸豪,以及吳思偉、洪子晏、段彥希等人,4月10日到11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