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君恬、王明輝/採訪報導
從2020到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尤其公益界更是如此,還好台灣依舊有許多人愛心行善。像是這一位主角宋明哲,原本是少校軍官,88風災時負責後勤補給,羨慕同袍可以在第一線救援,因此決定退役後報考消防隊員;4年前第一次打撈任務給了他震撼教育,在沒有裝備情況下,必須克服心理壓力下水抱住溺斃者,好不容易打撈上岸後,卻連白布也沒有,他陪著等待相驗的那4小時,看著往生者風吹日曬,心裡想著,如果是自己家人會多麼希望受更多照顧,於是有了設計罹難者專用遺體袋的構想。
▲執行打撈浮屍的任務前,若無做好心理準備,容易造成創傷壓力症候群。
▲擁有少校軍官背景的宋明哲樂於助人,對任何事不輕言放棄。
一開始,因為不懂美術,他嘗試用小畫家畫草圖,但是廠商說看不懂而拒絕。從設計到製作打樣通通必須自掏腰包,花了2年半困難重重,他說軍人背景的教育,開始做要做到底,不能半途放棄的,最終還真的成功了!
後來南方澳大橋坍塌意外,使用在罹難外籍移工的打撈工作過程,台灣救難給予死者的尊嚴,贏得菲律賓代表的佩服與公開感謝。
▲宋明哲自掏腰包做出最適合台灣人的遺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