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每年4~8月是「國鳥」台灣藍鵲的繁殖季節,出於護雛本能,牠們會攻擊或驚嚇領域內的生物,驅離可能危害雛鳥的敵人。最近又有一位市民走經民權西路站往圓山方向的公園和綠廊道時慘遭台灣藍鵲襲擊,讓她痛到「像被磚塊砸到頭」,眼睛也受傷。
▲台灣藍鵲有護巢的本能,會主動攻擊靠近的生物。(圖/北市動保處提供)
該名網友在臉書發文提到,北捷民權西路站後方公園附近有一棵大葉桃花心木,也許當時她不小心靠得太近,台灣藍鵲護巢心切,竟攻擊她的頭部。由於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她起初以為是被掉落的果實打到頭,後來才想起那隻台灣藍鵲在事發前,有透過「低飛掠肩」的方式來示警。
經過「國鳥」這一記重擊,據稱該名網友當下歷經將近10分鐘的視力模糊,經過眼科醫師檢查,證實眼睛受了傷,角膜更有大片破皮和割傷。事實上台灣藍鵲攻擊路人「前科累累」,早已不是新鮮事,過去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就多次接獲市民通報遭台灣藍鵲「巴頭」。
動保處表示,近年來台北市環境綠化有成,台灣藍鵲在市區有充足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加上民眾和台灣藍鵲的生活環境重疊,牠們每年4~8月在樹木茂密的冠層處築巢,藍鵲寶寶3~4週羽翼漸豐之後會跟隨成鳥離巢,期間成鳥不免會出現護雛的行為。
一旦接獲通報,動保處表示都會前往通報地點的巢區張貼告示牌,提醒行人留意,可以藉由撐傘或戴帽自我防護。受擾情況嚴重時,動保處建議市民在台灣藍鵲離巢後,請社區里鄰或校園等單位修剪樹木,減少牠們築巢的機會。
▲保育類台灣藍鵲「空襲」市民的事件頻傳,動保處提醒民眾不可擅自騷擾或捕捉,以免觸法。(圖/北市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強調,台灣藍鵲屬於保育類動物,基於保育目的,繁殖期間不宜進行捕捉或有其他干擾行為,民眾也不能擅自騷擾、捕捉、強制移除或妨礙台灣藍鵲的生活。若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可依第41條規定處以6個月以上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