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這一年多來在全球疫情籠罩下,不少民眾會轉向神明尋求心靈慰藉,在雲林北港武德宮保有的扶鸞儀式,成為人與神明間溝通橋梁之一,以獨特的濟世方式為信眾解惑,也是傳統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無形資產。
擲筊向神明求財運,或手持清香祝禱,盼能消災祈福,全球籠罩疫情下人心惶惶,傳統民俗上的扶鸞,也成為信眾和神明其中一種溝通方式。
武德宮主委林安樂:「因為其實它(扶鸞)讓單向的祈求信仰,變成其實是可以有互動,就是你有所求,神明有所應,扶鸞可以說是我們傳統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一種無形文化資產。」
節目片段:「這個氣氛很莊嚴欸。」
瞬間疾筆振書,鸞生拿著桃筆在桌面敲擊出字,由一旁唱生、筆生確認抄寫,而北港武德宮也是台灣現今少數還保有扶鸞信仰的廟宇,以獨特的濟世儀式為信眾解惑。
民俗老師林茂賢:「比較特殊的是他(鸞生)和乩童不同,因為他所寫的文字都是七言的古詩,不管是鸞生還是記錄的,都要是地方的知識份子,都是透過扶鸞方式指示民眾什麼事情不能做,所以它(扶鸞)有很重要部分就是有勸世教化功能。」
特有的扶鸞儀式是宗教寶貴無形資產之一,宗教信仰旨在勸人向善,民眾能透過向神明祈求平安,獲得心靈平靜更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