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換球差很大/告別彈力球年代 「彈世代」思維依然在

記者蕭保祥/台北報導

台灣中華職棒告別2016到20年「彈力球年代」,過去5年打擊數據飆升深深影響台灣球界選手與球迷思維,投手與守備重要性被忽略了,進入球不「彈」的年代,「彈世代」思維有必要改變。

▲林泓育是台灣職棒唯一百轟捕手。(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CPBL從1990到2015年打擊率平均值為2成71、長打率.380,被球迷稱為「彈力球年代」的2016到20年,中職平均值到誇張的打擊率2成96、長打率.450。

過去時常看到的Nice Play精采守備,影片剪輯逐漸變成開轟連連的全壘打秀,彈力球年代的比賽內容扁平化、內容元素更為單一,比賽品質參差不齊,比賽過程時常是強攻到底。

2016年是中職史上很難被超越的打擊爆發年,4月8日中信兄弟與Lamigo桃猿在新莊球場上演15比15的12局平手,比賽時間長達6小時04分跨日大戰,兩隊投手共用了498球成為紀錄。

「恰恰」彭政閔是兄弟象隊史球星,2001年打到2019年共有19個職棒球季,生涯打擊率平均3成33、上壘率4成25與長打率.485,他在引退那年曾表示「年輕選手對於長打追求」,讓他感到很驚訝。

過去幾年時常聽到上壘型新秀在首年表現傑出後,隔年就表示想「拉高仰角」追求一些長打,不同世代有不同解讀,更可能是受到「彈力球」數據影響。

▲彭政閔在職棒生存19年。(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2019年1月30日彭政閔宣布引退記者會後,被問到如何在職棒場上打到40歲,彭政閔當時說,「自己知道球隊給你的定位與價值,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很多訓練營來台灣,教的東西大家都不一樣,現階段大家都要球投得更快、打得更遠,但是這些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自己知道自己在球隊的價值,知道球隊需要你扮演什麼角色,你才有機會在場上跟人家競爭,你一直要做跟球隊設定的角色不一樣,你永遠都沒機會上場,球員最重要還是舞台,你沒有舞台,你什麼都沒有。」

即便告別彈力球年代,卻影響一個世代的思維,「彈世代」選手個人數據一流,比賽解讀能力、比賽掌握與靈活度,不如過往,只追求狂轟猛炸卻忽略壘間破壞力,對於比賽思考「過於直線」,把棒球比賽變成「打大魯閣」,屢屢把球轟出場外可以緩慢跑壘,仿佛推進壘包只知道用長打,忽略快腿選手的價值,常開大分的比賽也壓縮守備型選手空間,因為「1個得分、1次進壘」在彈力球年代顯得無關痛癢。

▲捕手價值在台灣長期被低估。(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彈力球年代的角落守備員加薪空間較大,守備負擔較重的中線選手如果沒有一點打擊數據撐腰,年底談薪也不容易,「過分重視攻擊數據的迷思」連帶影響個人獎項與選手價值判斷。

樂天桃猿強打捕手林泓育2011年拿過年度MVP,2016年捕手蹲捕60場、阻殺率4成50,共出賽106場打擊率4成00,那年轉隊到中信兄弟的前隊友林智勝公開表示年度MVP他會投給林泓育,最終不是捕手拿MVP。

2019年Lamigo完成隊史首次3連霸,林泓育蹲捕67場,共出賽112場擊出26轟,打擊3項數據是「345」,媒體票選的年度MVP同樣是林泓育隊友拿到,捕手蹲捕的辛勞與配球對於比賽影響力,貢獻度被低估了。

韓國職棒同樣經歷過恢復係數高到低的陣痛期,2019年球不彈後,老監督金星根曾說,「有錢人在沒錢時候也要找生存方法」,球不太飛出去時候就要嘗試小球打法,短打、打帶跑或是強迫推進戰術,「堅持自我能贏球是強隊,但如果故我,就是怠惰。」

▲台灣國家隊2017年在高尺巨蛋慘敗。(資料照)

進入球不彈的年代就是檢視守備、進壘、推進跑者與戰術執行能力基本功夫的時刻,「彈世代」對於比賽解讀能力不足,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就可以看出來,中生代選手將成為台灣國家隊主幹,打者的「爽日子」結束了,不能再迷戀過去的舒適圈。

#中職台灣大賽開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勞動部案遭炎上 許銘春再度上火線澄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