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林瑞恩報導
中國國土疆域廣大,誕生許多特殊地理環境與奇妙傳說,而西藏的「羊卓雍錯」就是知名的「魚類寶庫」。但神奇的是,即便魚隻數量驚人,卻鮮少有村民補撈,背後原因值得玩味。
▲西藏羊卓雍錯地理位置。(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經常分享中國人文與地理知識的《聚焦人文世界》,近日就曝光了西藏「羊卓雍錯」的故事,在羊卓雍措中,生活著大量的高原裸鯉與拉薩泥鰍。雖然魚類種類單一,但是數量非常龐大,據傳多達8億多公斤,被稱為「西藏魚庫」。
▲當地魚類多卻沒人捕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如此巨大漁獲量,為何沒人捕撈?有兩個主要原因:
其一是「水質」:根據中國湖泊的調查資料分析,當湖泊礦物度大於3000mg/L,或者PH值大於9.5時,該湖泊就是鹼性營養型湖泊類型,羊卓雍措就屬於鹼性營養湖泊。羊卓雍措湖泊中的水溫常年偏低,水中浮游植物難以進行光合作用,營養物質相對匱乏,這些魚類雖然適應環境,但沒有常見的食用魚肥美,還容易吸收有害物質,包含「DDT」。
雖然除蟲用的DDT已是上個世代的產物,但在印度、尼泊爾等開發中國家仍被使用,污染物傳輸到青藏高原峽谷,因此這邊的魚是不太能吃的。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宗教因素」: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當地人不提倡殺生,即使殺生也會宰殺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犛牛、羊等,殺一條牲畜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魚類的體型較小,較難補充熱量,所以很少吃魚,自然不會把這個「西藏魚庫」當成糧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