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1970年代一位老先生開了一處廢品回收站,每天靠著街頭的人撿拾伊些破銅爛鐵來賣,他再收集售轉賣為生。
有一位村民撿來一個「銅疙瘩」,物品雖然不大,但是實心的銅疙瘩讓老先生拿在手上感覺扎實,老人家心想這個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吧。
▲拾荒老先生無意間救了國寶金璽。(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晚上老先生在檯燈下拿起「銅疙瘩」仔細把玩,他發現這個「銅疙瘩」上面刻有幾個像古文字的符號,老先生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櫃子裡面,捨不得賣。
▲完顏阿骨打的金印差點被當破銅賣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老先生沒有賣掉「銅疙瘩」,而是把它拿給孫子當玩具玩。有一天老先生的外甥女來看望,這個外甥女是哈爾濱大學歷史系的學生,她雖然看不懂古文字,在徵求老先生同意下,外甥女將「銅疙瘩」帶回學校請學校的教授幫忙鑑定。
▲完顏阿骨打的金印差點被當破銅賣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教授看了看,也只知道這上面刻的是九疊篆文,但是究竟上面刻的是什麼,他也只能請文物局的好朋友來幫忙看。
文物專家一看嚇傻了,這並不是什麼「銅疙瘩」,而是一枚純金鑄造的金印,是大金國的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印璽。
文物局希望老人家將寶物上繳給國家,老先生這時候反而說要用錢來買,不然寧願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