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下雨了! 民間傳說與大道公鬥法 媽祖生日後有雨成真

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北部下雨了,昨天農曆3月23日,是媽祖婆的生日。根據《天妃顯聖錄》記載,媽祖是宋朝時代湄洲島姑娘林默娘。羽化成仙後成為航海女神保佑海上人船平安,從宋徽宗到清康熙等14位皇帝敕封多達36次,從此稱為天后與聖母。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兩神談戀愛鬥法)的傳說,雖然是戲曲,但真的下雨了,更增添媽祖的親和性與神秘。

▲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生日,祂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海上女神。(圖/柿子文化提供)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生日,基隆護國城隍爺前往祝壽。(圖/基隆護國城隍廟提供)

默娘姐姐生日快樂  台灣三月痟媽祖舉世知名

媽祖婆與默娘姐姐是台灣人對媽祖展現親切的稱呼方式。每年的「三月痟媽祖」,無論是「大甲鎮瀾宮」或是「白沙屯媽祖」遶境。與「梵諦岡天主教的宗教彌撒」、「回教麥加朝聖」並列「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認定的世界三大宗教盛事,我們的媽祖,不但是臺灣第一天后,也是世界級的女神。

▲1670年由荷蘭人歐佛爾‧達波所繪作的媽祖廟,風格頗類似希臘祀奉雅典娜的帕德嫩神廟。 (圖/柿子文化提供)

《天妃顯聖錄》記載  媽祖是宋朝福建湄洲島姑娘林默

有關媽祖的傳說,現在普遍採用的是明末清初湄洲「昭乘和尚」編錄的《天妃顯聖錄》,清朝改版過三次。根據《天妃顯聖錄》記載,媽祖是宋朝:福建省泉州府 莆田縣 湄洲島的姑娘林默(「娘」是尊稱),從小茹素習道,善用道術為百姓消災解厄,深受鄉民愛戴,被視為仙人,二十八歲時天命至,於九九重陽登湄峰最高處羽化成仙。

▲世界級女神-媽祖天后。(圖/柿子文化提供)

「大道公風媽祖婆雨」兩神鬥法  雖是民間戲曲但北部真下雨

《天妃顯聖錄》序文一開始就說,媽祖是觀音大士轉生(另有媽祖曾向觀音習道的傳說)。也收錄有媽祖收服千里眼(綠色金精)、順風耳(紅色水精)為部將的傳奇。至於保生大帝(大道公)前來求婚,因而與媽祖大鬥法的故事,純粹是民間戲曲。

民間戲曲《大道公鬥媽祖婆》中,媽祖臨陣逃婚讓大道公十分火大,便作法下起大雨要澆淋媽祖臉上的水粉(也是媽祖遶境期間與之後會下雨的傳說由來),媽祖不甘示弱,也颳起大風要吹落大道公頭上的帽子。

▲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鎮殿大媽(中)、出巡大媽(右)、鎮殿二媽(左)。(圖/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提供)

▲民間戲曲《大道公鬥媽祖婆》闡述保生大帝與媽祖天后的故事。 (圖/翻攝自大龍峒保安宮臉書)

「大道公風,媽祖婆雨」指的是大道公誕辰之日會颳風,媽祖婆誕辰會下雨。兩神在對方的誕辰之日施法「展現要讓對方懂得的謙虛境界」。

後來媽祖出巡時,陣仗上的官牌便有一面是「風雨免朝」,以免又下起雨來。不過,「風雨免朝」實因媽祖是航海女神,保佑船家一帆風順,而風雨來朝不利,便賜予免朝。

▲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生日,祂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海上女神。(圖/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提供)

350年前插畫展現媽祖威風  千里眼順風耳助氣勢

「千里眼」與「順風耳」是媽祖天后的護法,本名分別是嘉應、嘉佑,是少數陪祀神明當中身為妖怪的。其造型凶惡,目似銅鈴,口露獠牙,衣衫袒露,頭戴類似孫悟空的金箍,是媽祖收服祂們時套在身上的金環。臺中旱溪樂成宮兩位將軍都手持金元寶,小腹凸出,象徵「肚大,錢財王」,面部表情也平易近人,是相當獨特的造型。

▲千里眼(右)與順風耳(左)是少數陪祀神明當中身為妖怪的。(圖/松山慈佑宮提供)

14位皇帝敕封媽祖36次  從此稱天上聖母與天后

另外根據南宋《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記載 媽祖林氏是南越一帶巫覡信仰的神職人員,有特殊能力,能為人治病、預測、祈福,往生後信徒在福建湄洲島為祂立廟祭祀。

傳說宋徽宗時,大臣允迪出使韓國,在今東海(當時稱南海)遇海難,船隊中除了允迪所乘船隻有一女神相救,其餘皆沉溺,因而認為是湄洲女神媽祖顯靈,回朝稟報後,徽宗便詔賜「順濟」廟額,是媽祖封神之始,從此在漢族及世界的神壇嶄露頭角。

▲1935年由日本人宮地硬介編著的《臺灣名所案內:郵便名勝スタンプ付》中,北港朝天宮媽祖像郵戳印。(圖/柿子文化提供)

不過,根據中國文革後在湄洲媽祖祖廟出土、且被官方鑑定為真的「元朝石雕媽祖元始金身」顯示,媽祖原始前身是中亞摩尼教的僧伽大師,尊稱為「泗洲文佛」。

他於唐高宗時來華,在東南省分傳教,因為摩尼徒著白衣白冠,所以僧伽被視為白衣大士(觀音形象之一)的化身,因此,媽祖可能是摩尼教、佛教、巫覡教、道教混合而成的信仰。對泛神信仰的漢人來說,宗教是融合而非對立,這反而促成了媽祖信仰傳播的相容性。

但是要叫媽祖娘娘,還是媽祖天后?媽祖被十四個皇帝敕封過三十六次,是漢族史上唯一敕封為天后者,所以知道「媽祖娘娘」、「媽祖婆」是親切的稱呼,正式名稱是「媽祖天后」或「天上聖母」!

另外,女性神明被尊稱為「元君」,而朝廷正式敕(音同赤)封女神尊號的等級(由低至高)依序為:夫人、妃、天(聖)妃、真君、聖母、太后、皇太后、天后;至於母、娘、婆、媽等,僅是民間親暱的稱呼。以下為媽祖受敕封等級上的晉升與演變。

1.夫人 :宋徽宗賜「順濟」廟額後,宋高宗封「崇福夫人」。

2.妃 :宋光宗敕封「靈惠妃」。

3.天妃:元世祖敕封「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

4.聖母.天后: 清康熙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1935 年「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期間,邀請北港朝天宮媽祖北上遊行。(圖/柿子文化提供)

臺灣人這樣叫媽祖 大媽、二媽、三媽……

大家一定常聽說媽祖還有大媽、二媽、三媽……這是依照廟裡神像雕塑時間前後來依序編號的。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思就是說,大媽鎮守在廟中;二媽沒有特殊任務祇接受供奉不必做事;而信徒有事相求通常迎請三媽前往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執勤故言出戰。

一般來說,最早的「開基媽」是「鎮殿媽」,置於大殿讓人祭拜,這是大媽;鎮殿主神座前經常有陪祀的神像,這是二媽;進香、遶境或辦事時,鎮殿媽和二媽如果外出了,廟中豈不無主神?所以另外再做一尊「出巡媽」,這就是三媽了。因此,臺灣俗諺便說:「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

▲鹿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由前而後依序為:進香媽、鎮殿二媽、鎮殿媽。 (圖/柿子文化提供)

神界的百變天后  媽祖形塑成綽約粉面年輕的妃子像

媽祖是臺灣最受歡迎的神明,造型、稱謂也最繁多。臺灣傳統的媽祖聖像多是雕成福泰的太后形貌,這是順應媽祖是天上聖母、天后的意涵去形塑的太后形像。而中國則流行將媽祖形塑成綽約、粉面的年輕妃子像,以呼應祂二十八歲升天的說法。然而,不論臺灣天后像或中國妃子像,冠冕前一定都加有天帝級才能配飾的珠串,以彰顯祂的天后地位。

▲ 臺南市大天后宮的鎮殿媽祖(金面)。(圖/柿子文化提供)

▲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生日,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海上女神。(圖/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提供)

▲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生日,祂是台灣知名度最高的海上女神。 (圖/柿子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柿子文化出版之《神靈台灣》

 

#全台水庫水情

【#直播中LIVE】【20241126】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