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耀恩
生活大台北地區就是這般迷人,上午還在台北遠東飯店舒服使用三溫暖與豪華閣,中午退房不到一小時車程,場景一下從敦化南路林蔭大道,就跳到被 CNN 形容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所在。
▲不免俗的還是要來拜見女王頭
多年後我再訪野柳地質公園,是專程來開箱北台灣最新景點「女王的祕密花園」。這個可說是陪伴所有人成長的景點,竟還有秘境,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野柳地質公園共有三區,第一區以蕈狀岩、燭台石冰淇淋石為代表性地景,而艷冠群芳的女王頭,則矗立第二區供萬民擁戴。因安全考量,位於野柳岬前端的神秘第三區,過去封閉沒開放參觀,終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自三月底開始,以事前預約、人數管控與專人導覽方式進行有條件的開放,讓民眾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也能ㄧ登 270 度視角的大平台,欣賞還沒用漆塗上禁止跨越線、最具野性的大自然露天美術館!
▲仔細看,第一排豆腐的後方,還有一排小豆腐在清澈海水裡被鹽滷著
造訪第三區,記得要穿雙好走的鞋,因為要先登上海拔 80 公尺單面山制高點,再從山頂直下野柳岬,階梯陡峭,步子得踩穩。此外防曬工作也得紮實,除了幾小段路有黃槿、木麻黃等林木遮蔭外,多數時間都是曝曬陽光下,好在擔任講解的野柳地質公園解說員崔老師學識豐富也幽默,沿途介紹起各種植物,海檬果、月桃、野百合,就連白頭翁與大白斑蝶也被崔老師眼尖發現,還沒真正抵達濱海的第三區地景,已先為我們上了寶貴一課。
▲四月,隨處可見野百合在山坡上綻放
難得機會,我帶來 Canon EOS R6 相機,搭配兩支不同焦段鏡頭分別是 RF 24-70 f 2.8L IS USM 與 RF 70-200 f2.8L IS USM,透過我的鏡頭來開箱女王的秘密花園。相較於路上遇到帶著大砲與腳架前來拍攝豐富鳥類生態的攝友,我可算是輕裝,不過這兩支鏡頭的焦段確實已能滿足絕大部分的拍攝題材所需,在負重、行動靈活度與畫質的綜合考量下,這是可被考慮的攜帶設備。整理了 10 個第三區亮點,若有機會前來,不妨可多看兩眼這些靠著光陰精雕慢磨的自然巨作。
▲出發前,崔老師先在地圖上介紹第三區
豆腐岩
拾階而上通往大單面山的半途,往左邊俯看,那有野柳最完整的豆腐岩,位於峭壁下方的海蝕平台上,整齊平鋪崖角,仔細看,第一排豆腐的後方,還有一排小豆腐在清澈海水裡被鹽滷著。
▲豆腐岩
蜂窩岩
第三區有顆整個地質公園體積最大的蜂窩岩,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景之一,成因是貝殼、海膽等生物碎屑溶蝕成小洞,加上風化讓堅硬岩石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坑洞,猶如蜂窩,若著上色其實也像常出現飯店大廳的巨型花球。
圓球狀岩石
第三區有超過廿個被大自然打磨相當完整的圓球狀岩石,巧妙的錯置著,模樣可愛。
肉形岩
故宮有肉形石,不知道是否我走得肚子有點餓,發現這裡也有岩石長得相似。聽說第三區的奇岩怪石數目太多,還來不及一一命名,那我就先取名肉型岩吧,說不定那日也會成為鎮園寶之一。
▲肉形岩
泥窖大拇哥
從單面山上涼亭向右邊俯瞰,延伸而出的海岬,在貌似四川瀘州老窖裡如豆腐干的泥窖上,突兀的豎起一根彷彿點讚。
▲泥窖大拇哥
瑪伶鳥石
看到瑪伶鳥石,就知道第三區到了。形似鳥獸的怪石,據說還與大航海時期一起荷蘭帆船船難有關,而命名也是來自 Marine Bird 的譯音。
生痕化石
有趣的是,這化石並非生物骨骸,而是他們留下的生活痕跡。原來,是從前生物生活在沙地中所居住的孔穴或者是平時移動的通道,隨著沉積物不斷堆積與膠結,變成了沉積岩的一部分。
▲生痕化石
溶蝕盤
如浪花波濺般的美麗,在海蝕平台區會看到幾塊溶蝕盤區。這是因為平坦窪地上常蓄積海水,導致岩體發生溶蝕,經年累月,岩石內礦物與海水的產生化學作用並重複乾濕,加上風化,造成了此特殊地景。
風化紋
師法於自然,說得就是這樣。看到岩石上有著如圖畫般的褐色花紋,不禁讓我想起許多頂級飯店或高級飯店優雅的牆面紋飾。大自然的創作總是獨一無二,就像這風化紋,若正好斜照的陽光拂來,這畫作馬上又從平面變成立體。
薑石
這粗獷的地景著實有趣,像是老薑的根節也像是鱷魚皮。第三區的薑石厚度大約在50公分,相當可觀,呈連續的帶狀分布,與其他岩石種類相較,薑石更多了些風霜與滄桑。
「女王的祕密花園」遊程
時間:3~5月、9月的每週六、日上午舉行(需預約)
費用:每人 NT$ 888 元,包含園區門票、解說員導覽、禮品、保險費、女王特餐與飲料
*因第三區部分路段陡峭,基於安全考量,園區建議參加者年滿 12 歲,但這部分沒強制規定,報名時會先讓家長知道以自行評估小朋友的體能狀況進行斟酌
本文作者:陳耀恩 | Ean Chen,生活美學攝影達人、資深旅遊部落客,曾舉辦攝影展,除透過單眼進行影像創作,也使用無人機空拍及 GoPro 來豐富攝影視角與素材。相關作品可上部落格(http://yaoen.live/)或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