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硯卿,林明達/台北報導
要刺激內需消費,五倍券可望在九月上路,這回因為疫情也嚴重受創的補教、幼兒安親業者站出來喊話,希望能夠納入五倍券的支付範圍,一方面減輕家長負擔,也讓相關產業營運困境獲得緩解,不過藍營持續批評振興券政策,主張應該要直接發「現金」,但根據去年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不少民眾都選擇儲蓄,並未成功達到短時間內促成消費,拯救產業的效益,反倒是台灣在三倍券上路後,去年第三季國內消費成長超過5%,GDP成長率表現也很亮眼。
五月中旬三級警戒,幼兒、安親、補教業實體授課全都喊停, 隨著「五倍券」九月可望上路,不少人喊話相關產業,應該納入振興券支付範圍。
家長:「用在他們學費的地方,總比我們去亂買一些東西好。」
家長:「如果說可以付學費,那也是一件好事啊。」
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519停完課之後,幾乎學費都退光光,(補習班)完全沒有收入,如果補習班可以收到五倍券,對補習班的復甦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業者期盼五倍券成為救產業的「及時雨」,不過藍營卻頻頻質疑為何不直接發現金,然而像是美國發了幾次紓困現金,根據統計只有1/3用在消費,日本發10萬日圓現金卻變成儲蓄,家庭存款創下歷史新高,儲蓄率甚至從2019年的2.3%,大幅增長到2020年的11.3%。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現金的作用大概就是紓困啦,但是如果說是振興券的話,除了紓困之外它還會有振興的功能,對於拉抬整個GDP的成長才會有正面的幫助,去年就是根據政府的估算(三倍券)大概有千億,這樣子的一個額外消費的效果。」
▲我國去年發放三倍券後,短期內成功刺激消費。
我國去年發放三倍券後,政府估計成效至少達到1349億元,短期內成功刺激消費,對GDP貢獻最高更達到0.53%。政府力求「五倍券」更周延,讓民眾「更願意消費」拯救受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