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凱茹、楊成霆/新北報導
網路上瘋傳吸水路面的影片很神奇,水灑出來瞬間就能吸收,但其實台灣有種更厲害的發明叫做「海綿道路」,透過路面上一個個小孔將水導入地下,過濾、儲存再抽出來使用,花10年發明這海綿道路的陳瑞文,連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都指定要鋪這種路,但台灣卻因為海綿道路做好後,幾乎零維修率衝擊傳統道路的利益,推行並不普遍。
▲海綿道路除了具循環概念,也不會像碎石路面造成土壤液化。
水灑向路面瞬間消失,仔細看全流進地面一個個小孔 ,海綿道路1分鐘能吸200毫米水量;透過實驗更能看清楚,水流過路面靠著小孔底下導管 ,經過碎石層過濾再儲存,整桶滿滿的水需要時抽出來使用 ,達到循環概念。
跟一般常見柏油路相比,水經過柏油路被吸收,飽和再往兩邊水溝流掉,只能達到排水效果;另外一種碎石路面水吸的快,卻容易造成土壤液化,兩種路面都比不過海綿道路,但這麼好在台灣卻推不動。
▲海綿道路幾乎「0維修率」,在台灣卻苦無機會推行在馬路上。
發明人陳瑞文:「一個小小的箱子,我們的集水就能集到很多。」花10年發明海綿道路的陳瑞文,坦言礙於業者壟斷利益,因為海棉道路一坪米大約2千元,比起柏油光維修要500元到1千元,而且海棉道路幾乎0維修率,全球30個國家捧現金希望把他的設計帶回家。
陳瑞文說:「他說讓你通過我們吃什麼,這個意思是什麼,就是說讓你通過,你的東西很好我知道,但是讓你通過了,你的東西根本沒有維修的問題,沒有維護的問題我哪來的賺錢?」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都指定要鋪他的路面,可台灣政府卻沒能重視 ,寧可把好東西給埋沒。(整理:實習編輯張家寧)
https://www.facebook.com/setmone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