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看過皇帝選妃子的戲碼,接著就會上演後宮爾虞我詐的情節;其實,清代皇帝的后妃主要來源於秀女。秀女每三年在八旗內部挑選一次,選中的秀女自然是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皇帝的妃子,而選不中的那又該如何呢?落選的秀女,可不是被遣送回家,而是有些人會因此撿了便宜。
▲古代皇帝選妃子,可是宮中大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裏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
而被選中入宮的秀女到一定年齡(一般是25至30歲),如果未被皇帝看中,可以放出宮去,如若被皇帝看中,那麼一直到死,都不能離開紫禁城半步,只有在深宮高牆內慢慢地度過自己的青春。被皇帝臨幸的秀女均要授以封號,秀女們初得的封號一般是答應、常在、貴人或嬪,以後可逐級晉封。
▲入選的秀女,意味著有機會成為皇帝的妃子。(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皇帝選完秀女之後,入選的自然意味著將來成為皇帝的妃子;而那些落選的秀女又該怎麼辦呢?有一些長得好看的,沒有被皇帝看中的那些秀女會被王公貴族的人選走,給自己作為妻或小妾,或是給自己的兒子當小妾,等到王公貴族選完就輪到朝中的大臣,他們對這些秀女如果有中意的,自然也會帶走。
▲秀女命運各不相同,有人有機會成為皇帝嬪妃,有人卻嫁入王公貴族家。(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所以對於皇帝選妃過後剩下的秀女,這些王公貴族以及朝中大臣就會撿這個便宜,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就可將稱心如意的女子帶回家中,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撿個大便宜;不可否認的,選妃這種制度,無疑就是封建王朝制度下一種對女性的壓迫,好在已成為歷史,女性再也不用受這種壓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