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中國唐代是詩最風行的時代,《全唐詩》就收錄了將近三千位詩人、近五萬首的唐詩,「詩仙」李白以及「詩聖」杜甫,一個被公認創造浪漫主義高峰,一個被公認創造現實主義極致,在全唐詩裡面,李、杜的詩被後人朗朗上口。但是有一位很懶的詩人張若虛,總共只有兩首詩流傳,卻網網被評「超越李杜」。
▲唐朝詩人。(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他僅存的兩首作品之一,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詩句優美,極富哲理。最早卻是出現在北宋《樂府詩集》第四十七卷的清商曲辭吳聲歌曲中,之後受到文壇關注始於明代,到了清代更被抬升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一評論一直被用到今。
這首詩之所以在當時沒被流傳,主要是他不屬於五言或者七言律詩或者絕句,而是七言「古詩」。從詩題《春江花月夜》來看,原本應該是極為美好的事物,但是他的詩描述的東西是天地之間的永恆,以及人世間的無常。
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說:「對它的所有評論和解析都是褻瀆……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甚至被認為所有後代詩詞皆是它的衍生和支流。
《春江花月夜》曾被音樂家彭修文寫成國樂曲,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典禮上,表演者就以崑曲吟唱方式唱出《春江花月夜》的頭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