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洋科大副教授 吳建忠
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等新興菸品興起,這些新型態菸品合法化的議題在台灣爭論不休。新興菸品在台灣的使用率逐漸普及,多數民眾也有共識,認為新興菸品應該由政府立法管理,不好好管理反而會讓其他可能危害人體的添加物流入市面上。不過,修法方向對於電子菸跟加熱菸規範,被質疑是雙重標準。
▲海洋科大副教授吳建忠表示,新規舊制補防線 新興菸品該由亂轉治(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新興菸品不該是法令禁區,歐盟對於電子煙安全性,品質,包裝和標籤,以及監控和報告也有各種嚴格要求。依據衛福部的考察報告,義大利開放加熱菸之後,至少和傳統紙菸有以下管理上的差別。第一是價格與稅捐,傳統紙菸每包單價5.00-5.90歐元,零售價中約76%為稅捐;加熱菸(IQOS)每包單價4.50歐元,零售價約33%為稅捐。其次是禁止吸菸規定,紙菸自2005年1月,禁止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以及公共和私人工作場所吸菸,而加熱菸不受此立法的約束,完全由場所業主決定。第三是廣告禁令,紙菸禁止以任何形式和任何媒體進行促銷和廣告,而加熱菸豁免此規定。最後是健康警示圖文,紙菸之警示圖文覆蓋包裝面積的65%,而加熱菸則覆蓋30%,且可單用文字,無需圖片。
顯然義大利對加熱菸有較寬鬆之規定。才能引導民眾作減害的選擇。義大利善用稅捐拉大傳統紙菸及加熱菸價格,進而創造減害效益。反觀,若是主管部門同意加熱菸為風險改良菸草產品,從這角度看,開徵健康捐的正當性何在?
可想而知,當前若缺乏引導吸菸者轉換誘因,將難以完全達到減害效果。而健康風險評估方式、適用警示圖文、使用場所、甚至稅捐課徵,均需研究證實與傳統紙菸差異後,才能訂定新規範,義大利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關鍵在於,新興菸品仍有很多配套要思考,法案修正不一定得走這麼快,預見這個修法疏漏的爭議,未來很有可能會變成「互踢皮球」。深入分析,缺乏新興菸品本土性研究,包含立院法制局、衛環委員會、國衛院等單位,均要求進一步針對新興菸品進行本土性學理研究,社會大眾期待透過科學臨床實驗並與傳統紙菸對比,探討新興菸品減害潛力。
發展是永恆的,儘管新興菸品的使用備受爭議,但它在全球範圍內正在增加,新興菸品缺乏國家標準,存在監管空白,缺乏引導吸菸者轉換誘因,難以完全達到減害效果。不過,對於政府加強監管新興菸品,將會決定新興菸品行業的空間、產業發展邏輯和成長路徑,而過往自由放任的新興菸品行業將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