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稍早應哈佛大學臺灣學生會之邀請,以「從民主防疫經驗談臺灣未來發展」為題錄影發表專題演說。賴清德除了分享臺灣成功的民主防疫經驗,以及大幅提升的國力,並提出目前面臨的3大挑戰,包含中國地緣政治的威脅 、工業4.0啟動智慧時代的來臨、2050淨零碳排。
▲ 賴清德應哈佛大學臺灣學生會之邀請,以「從民主防疫經驗談臺灣未來發展」為題發表演說。(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2日上午(美東時間1日晚間)應哈佛大學臺灣學生會長陳俊偉、陳曼玲及副會長吳昕維之邀請,以「從民主防疫經驗談臺灣未來發展」為題錄影發表專題演說。
賴清德與哈佛學弟妹分享臺灣成功防疫經驗,及臺灣如何透過民主防疫經驗拉近與世界的距離。賴清德指出,在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臺灣在經濟、產業創新等方面表現有目共睹,也積極推動各項改革。
此外,賴清德也談到,未來在面對中國地緣政治的威脅、智慧時代的來臨及淨零碳排的挑戰,政府會全力以赴,也期盼更多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才持續投入,共同壯大臺灣,讓臺灣能夠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國家。
▲ 賴清德與哈佛學弟妹分享臺灣成功防疫經驗,及臺灣如何透過民主防疫經驗拉近與世界的距離。(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 賴清德演說全文如下:
非常感謝各位學弟妹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藉由這樣的跨海交流重溫舊夢;此刻波士頓氣候應該很舒服,Park Harvard Yard中John Harvard雕像的鞋子不知是否更亮了?不瞞你們說,過去我每次經過,只要時間允許,都會順便幫它擦拭一下。
回想當年我決定到哈佛唸書,除了想要一圓在國際知名學府求學的夢想外,也希望在習得第三醫學復健、第二醫學醫療後,去補足第一醫學公共衛生的不足。過程艱辛難免、但相當值得,因為在哈佛所見、所聞、所學,對我後來生涯,不管是抗SARS或是防疫,都有莫大幫助。
雖然你們在哈佛就讀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我還是要藉這個機會,恭喜你們成為哈佛的一份子,因為能夠在哈佛就讀,代表你們有更多機會,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風景。我也要肯定哈佛台灣學生會各位學弟妹,平常除了用功念書、在各個學術領域專注研究外,也透過學生會這個平台,積極聯繫臺灣同學與社團的感情,努力宣揚臺灣的多元文化。
你們都有屬於自己在外地求學奮鬥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夠平安順利,也希望你們經過幾年的認真學習,將來可以變得更強大,將自己所學奉獻給國家、乃至於國際社會。
世界COVID-19疫情總體回顧
今天的演講,我將以「從民主防疫經驗談臺灣未來發展」為題,和大家分享過去21個月來臺灣民主防疫的經驗,並以臺灣的防疫經驗為基礎,來談臺灣的未來發展。
自從爆發COVID-19疫情21個月來,全球已經超過2億3,000萬人確診,超過470萬人喪失寶貴的生命。光是各位所在的美國,就有將近7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遠比美國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要多。更重要的是,這場百年大疫不僅讓世界經濟嚴重受創、產業供應鏈斷鏈,也讓世界從社會、經濟、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等領域都備受衝擊。有人這樣說,若沒有這場百年大疫,美國、日本等國的領導人說不定還不會易主,你們認為呢?
談臺灣民主防疫經驗
而和世界多數國家處於平行時空的臺灣,過去21個月來的防疫備受國際肯定。當其他國家陷入封城時,臺灣人民比其他國家多500多天的正常生活。去年12月,彭博社公布全球防疫韌性排名,臺灣高居第2名;今年3月,聯合國發佈《2021世界幸福報告》,臺灣第19名,歷年排行最佳,並蟬聯東亞最幸福快樂的國家。即使今年5月,臺灣陷入本土社區感染的危機,確診人數大幅躍升至1萬6,000人,死亡人數超過800人;但在政府與人民團結防疫下,包括在屏東出現的Delta變種病毒,也在短時間內獲得控制,這在全世界來說真的是相當難得。
不過,臺灣有這樣的防疫成績絕非僥倖。因為2003年SARS疫情造成臺灣664人感染、73人死亡的慘痛教訓,讓臺灣「打斷手骨顛倒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反而成為防疫體系改革的重要轉折點。從SARS疫情中,我們發現許多缺失,包括跨部會協調功能不彰、中央與地方權責不明、負壓隔離病床不足、院內感染擴散、防疫物資不夠,導致社會恐慌及紛亂等。當時我擔任立法委員,當我看到許多年輕醫護人員不幸染疫身亡時,內心非常痛苦。當時,全世界也都不瞭解SARS,臺灣得到國際援助更是非常有限,好不容易挨到疫情結束後,我和其他立委與行政部門合作,痛定思痛、推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設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解決橫向聯繫不足、垂直整合不夠的問題。另外,也推動將疾管局升格為疾管署、增設防疫醫師、在全國各醫院增設近3,000床負壓隔離病床及1萬5,000床的集中檢疫所,並強化物資準備、推動國際合作,就是為了因應下一波疫情。
事實上,過去18年來,臺灣也經過許多疫病的考驗,包括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登革熱等疫情,一次又一次抗疫實戰,臺灣防疫體系也不斷被檢驗、檢討、修正,才得以奠定至今的防疫基礎。也因為臺灣有SARS的教訓,所以即使COVID-19疫情來時、臺灣朝野正忙於總統大選,我們的防疫依然沒有放鬆,蔡總統第一時間立即下令啟動防疫機制,並以超前部署、快速回應、謹慎行動、公開透明等四大原則,搭配臺灣的民主治理與智慧防疫,迅速整合政府及民間的資源,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數位科技進行智慧防疫;加上醫護勇敢站在第一線、人民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才讓防疫的「臺灣模式」獲得舉世關注。
在整個防疫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防疫作為,我依序簡要向各位介紹如下:
第一,超前部署。2019年12月,臺灣疾管署從社群媒體獲知中國爆發非典型肺炎時,我們不但透過email向WHO提出示警,並從12月底開始,政府就透過邊境嚴管,對從中國武漢來臺班機進行登機檢疫,藉由落實入境檢疫的措施,來確保國內防疫的安全。2020年1月,為獲取進一步疫情資訊,疾管署指派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莊銀清教授及防疫醫師洪敏南前往中國武漢考察,他們不但是全世界第一批進入武漢的外籍專家,而且帶回COVID-19可能「有限度人傳人」的重要資訊,是協助臺灣超前部署的重要功臣。
第二,快速回應、謹慎行動。政府除第一時間對武漢來臺班機進行登機檢疫外,也立刻採取許多非醫藥介入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接觸者疫調追蹤、熱區篩檢等;在疫苗上市前,積極阻絕病毒入侵,切斷社區潛在傳播鏈,來保護民眾健康,並保全醫療體系。防疫視同作戰,要打贏一場戰爭,不只前線作戰要勝利,後勤指揮也要成功。所以去年我們透過政府與民間協力,組成口罩國家隊、工具機國家隊、防護衣國家隊,投入生產的工作,即時確保各項防疫物資的戰略需求,社會民心才能夠迅速地穩定下來。另外,政府也積極向國外洽購COVID-19疫苗,並透過獎勵、補助國產疫苗研發,希望有次序地安排全民接種,逐步提升國人的群體免疫力。
第三,公開透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從2020年1月22日開始,每天即時發布新聞稿及召開記者會,建立透明、即時、專業的媒體溝通平台及輿情監測回應機制,並即時發布最新政策與澄清不實資訊。
第四,智慧防疫。我們也善用臺灣的科技實力,在行政院跨部會努力下,從入境檢疫、防疫追蹤、電子圍籬、口罩實名制APP,到社交距離APP、簡訊實聯制、1922疫苗預約平台,以及健保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等,一步一步展現臺灣智慧防疫的成果。
第五,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共同防疫。臺灣防疫成功除了要感謝第一線醫護同仁勇敢承擔與犧牲之外,2,300萬臺灣人民共同組成的「防疫國家隊」,透過民政、警政、社政體系等社會安全網的全力協助,充分發揮利他精神,不斷在變動的危機與情勢當中,逐步提升承受壓力與成長茁壯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尤其,疫情期間總計有超過77萬人次,為了防疫需要配合居家檢疫,更是讓人佩服臺灣人民的防疫素養。
第六,民主治理。這次臺灣的疫模式之所以驚豔國際社會,最主要在於我們向國際社會證明,不需要高壓手段、不需要強制封城,民主國家一樣能夠經由社會溝通的民主機制,完成COVID-19防疫工作。尤其,當許多民主大國因疫情嚴峻,而被取笑民主政治效率不如獨裁政權鐵腕時,跟中國距離不過100多公里的臺灣,向世界證明了民主與高決策效率,還是能夠並行不悖。
AIT也在今年921大地震22週年當天,特別發文欽佩臺灣人民展現無比的韌性和堅毅、持續努力發展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能力、樂於與國際社會分享專業知識,並稱許臺灣已經成為印太地區對抗災害的領導者。
全世界的防疫大作戰尚未結束,在黎明前關鍵時刻,臺灣將全力加速提高疫苗覆蓋率,達成群體免疫後,再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同時儘速引入治療藥物,持續進行制度檢討,提高醫療量能,讓臺灣早日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成為防疫韌性的國家。
民主防疫經驗拉近臺灣與世界的距離
各位學弟妹,民主的防疫經驗,也拉近了臺灣與世界的距離。這場百年大疫雖然讓所有國家都陷入危機當中,但也因為這場疫情,讓臺灣的防疫表現躍上了國際,讓世界進一步發現臺灣,並拉近臺灣與國際社會的距離。
舉例來說,第一,如果不是臺灣防疫表現亮眼,國際社會也不會發現,對國際防疫這麼有貢獻的臺灣,竟然被摒除在WHO等重要國際組織之外。因此,越來越多國家主張全球的公共衛生不應該出現「地理上的空白」,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等至少有50個國家、上千位議員都公開呼籲,應該讓臺灣有意義地參與WHO及其他的國際組織。
第二,自全球發生疫情以來,臺灣也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進行4波國際防疫物資的援助工作,捐助全球80多個國家超過5,400萬片醫療用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積極展現「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由於在疫情期間積極進行國際援助,所以當今年臺灣面臨疫苗短缺時,許多國際友邦,包括美國、日本、波蘭、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也都紛紛捐贈臺灣疫苗,展現民主國家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善的循環」的精神,這在過去都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第三,臺美兩國互動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幅成長。去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訪臺,與臺灣簽署衛生合作備忘錄,強化臺美兩國攜手對抗疫情,包括聯合開發藥物與疫苗,以及疾病預防等合作。去年,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也率團來臺訪問,雙方就5G乾淨網路、產業供應鏈重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基礎建設與能源投資審查、全球婦女經濟賦權等議題展開對話。雙方已經完成簽署「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促成兩國共同參與投資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的基礎建設計畫;臺美也已經展開TIFA談判,進一步深化實質合作關係。臺灣也在近日提出申請加入CPTPP,為臺灣開拓更大的國際空間。
臺灣國力正在大幅提升
各位學弟妹,臺灣的國力也正在大幅提升。除了防疫表現受國際社會肯定外,這幾年在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之下,臺灣在其他領域的進步與表現也是有目共睹。
第一,以經濟表現來說,當全世界因為疫情經濟衰退時,臺灣一手防疫、一手拚經濟,讓經濟受到的衝擊相對降低。臺灣人均GDP預估將從2020年的2萬8,758美元,提升為2021年的3萬美元,亞洲開發銀行(ADB)最近也將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從原來預估的4.6%上修為6.2%。今年7月,美國國務院投資環境報告也指出,臺灣是全球前25大經濟體之一、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不但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同時是東亞運輸轉運樞紐、先進研發的主要中心。尤其,在發展半導體、5G通訊、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產品上,具備先進研發的能力,在國際科技供應鏈扮演主導地位,是區域高科技供應鏈的中心。
第二,以產業創新來說,臺灣也連續兩年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世界4大超級創新國,世界數位競爭力評比2020年位居第11名,為臺灣打造數位經濟沃土奠定深厚的基礎。以最受到世界矚目的半導體業來說,2020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超過3.2兆元,居全球第二,預估2021年將達3.8兆元,約成長18%,台積電不但成為臺灣的亮點企業,也搖身一變成為臺灣的護國神山,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在美中科技戰後,讓臺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一直是亞洲四小龍之末,從2019年開始躍居四小龍之首,2020年臺灣防疫有成,也拉大了與四小龍的差距。尤其,2016年蔡總統上任後,推動「5加2產業創新計畫」,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提出「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經過多年來努力,目前回臺投資已經超過1兆3,400億元,預計將創造11萬個以上工作機會。
第三,民主臺灣的成就並不僅止於經貿表現。這幾年來,政府也積極推動各項改革,除了年金改革、司法改革、性別平權外,也在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並積極推動雙語國家的計畫,希望臺灣將來能夠更容易經由語言的溝通和國際接軌。所有這些努力,都讓臺灣的整體國力大幅提升。
臺灣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各位學弟妹,臺灣的政府與人民很努力,希望臺灣能夠更繁榮進步,更希望為你們年輕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好的臺灣,但臺灣未來的發展除了內政革新,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會面臨諸多國際性的挑戰,這些挑戰也將開啟新時代的來臨,包括:
第一,是中國地緣政治的威脅。原來世界各國預期只要中國經濟改善、人民收入提高,總有一天會朝自由、民主的價值靠攏,所以不斷向中國輸出資金、技術,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未料這幾年中國崛起,卻反而帶給自由民主世界與日俱增的威脅,不僅高壓處理新疆維吾爾族與香港的民主運動,中國對臺灣的軍事施壓、與國際空間的排擠更是變本加厲,而這也讓各國更加重視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從美日領袖聲明、美韓領袖聲明、G7公報、美歐公報,到近日的AUKUS,在美國強力主導下,不斷將對臺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寫入正式的國際文件,就可以知道中國的威脅深深影響臺海和平穩定,已成為印太區域、乃至於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第二,是工業4.0啟動智慧時代的來臨。雖然前面提過臺灣的ICT產業非常強,在研發半導體、5G通訊、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產品的能力上,也受到國際的肯定;不過,臺灣仍應加強打造像矽谷一樣的創業環境,並且引進國際優秀的人才,充實臺灣人才的需求,讓臺灣成為下一個世代資訊科技的重要基地,提供年輕人結合軟硬體創新創業,打造臺灣第二次經濟奇蹟。當然,如何和民主夥伴努力確保普世權利和民主價值,仍然是未來所有創新的核心,避免人工智慧技術侵犯個人隱私、踐踏公民自由、甚至淪為鎮壓少數民族的工具,恐怕更是未來在發展人工智慧新技術、新服務同時,我們必須念茲在茲的重要課題。
第三,是2050淨零碳排的挑戰。相信大家都同意,氣候變遷危機對地球、對世界各國衝擊非常大,絕對不可輕忽。各國政府如果因應得宜,提出完整的國家政策藍圖,發揮領導力與執行力,絕對可以趁勢而起;但如果不嚴肅面對、因應不當、腳步落後的話,一定也會被世界淘汰。目前全球已經有約127個國家、524個城市,陸續公布或研議訂定新的淨零排放目標;全球2,000大上市公司中,也有五分之一已經做出淨零排放的承諾。蔡英文總統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中,也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臺灣將如同全球多數國家,務實規劃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轉型路徑。在行政院的統籌下,我們正從「展綠、增氣、減煤、非核」,以及其他方面推動減碳,前幾天我也參加全臺灣第一座負碳排示範工廠的落成啟用典禮,這些都代表臺灣在2050淨零碳排挑戰上勇敢面對。
臺灣的未來,需要大家一起投入!
各位親愛的學弟妹,這次臺灣成功的防疫經驗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們應該相信,臺灣只要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沒有什麼挑戰或考驗是無法克服的,「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但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臺灣需要更多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才持續投入。各位哈佛的學弟妹,你們正是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
因此,我特別要藉這個機會,向各位哈佛的學弟妹招手,無論你們的專業領域是什麼,無論你是從臺灣前往美國唸書、還是早已落地生根的臺美人,我們都非常歡迎大家將來學成之後,回臺灣貢獻一己之力、一起壯大臺灣,讓臺灣能夠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國家。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學業順利,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