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紐約18日電)中國第3季經濟成長明顯放緩,除受限電、COVID-19疫情衝擊外,華爾街日報警告,地產投資、消費、出口構成的成長3大支柱根基不穩,北京對經濟走勢可能過度自信。
▲受到限電、新冠疫情影響,中國第3季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圖/翻攝自南方日報微博)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中國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成長4.9%。這項數據不如市場預期,也遠低於前兩季分別為18.3%、7.9%的成長率。
華爾街日報專欄文章分析,限電、地產業債務風暴、航運大亂加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病毒株導致疫情回溫,中國經濟飽受衝擊。在逆景氣循環支撐因素有限的情況下,第4季經濟幾乎肯定會惡化。
文章寫道,北京整頓地產業多快收手、民間消費是否回溫、出口產業能否持續擴增市占率,攸關明年中國經濟表現。限電問題依舊是不利因素,但官方致力重啟已關停的煤炭產能並調漲電價,將對經濟產生明顯助益。
地產業方面,中國恆大集團財務危機引發廣泛關注後,官方似乎減輕整頓力道,但9月信貸成長依舊低迷,地產投資、銷售及開工急遽下滑態勢不變。由於地產開發商融資管道縮小,扭轉地產業困境的關鍵變成銷售,但在恆大危機撥雲見日前,引誘緊張不已的買家重回房市恐怕很難。
進出口貿易及民間消費情勢相對理想。中國近期出口數據依舊穩健;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4%,優於8月成長2.5%的表現。
文章分析,明年不可忽視的風險可能是北京認定著重出口與高科技產業、無情打壓地產及網路科技等高價值服務業的策略奏效,結果天有不測風雲。
潛在威脅之一是出口情勢逆轉。Delta變異病毒株導致疫情回溫,亞洲多國工廠被迫停擺,富裕經濟體消費遠離服務、流向貨品的趨勢延長,中國出口產業成為受益者。但這些轉變不會長久,富裕經濟體終將跨過讓服務消費真正復甦的COVID-19疫苗施打門檻,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對手產能也會回升。
今年前9個月,中國民眾儲蓄占可支配所得比例較往年提升,理論上增加消費的空間充裕。但中國房市若持續低迷,出口等其他就業成長來源走弱,消費者花錢可能也會保持謹慎。
文末寫道,北京沒有讓地產業不景氣釀成重大風暴,但現在為時尚早。若更顯著的政策寬鬆沒有及時到來,到了明年中,中國經濟成長3大支柱地產投資、消費、出口恐怕會同步陷入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