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後新冠時期」康復者照護指引有望?醫籲做「四件事」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灣目前約有1萬6000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很可能面臨長期後遺症困擾,立委洪申翰、蔣萬安都高度關切此議題。洪申翰指出,新冠肺炎整合照護門診集中於台北地區,建議衛福部規劃補助全台平均設置;蔣萬安則提案要衛福部一個月內擬定康復者指引,建議編列特別預算,將康復者納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 (Post-acute Care,PAC)。面對上述提案,衛福部長陳時中皆正面回應,承諾會在一個月內提出官方版的康復者指引,並評估各縣市的需求去規劃補助整合照護門診,也會在疾管家和網站都成立康復者資訊專區。

對此,復健科醫師表示,肯定陳時中的正面回應,也希望政府儘速訂定完善的新冠復健醫療指引急性後期照護PAC制度長期後遺症的診療指引,及康復者復原和家屬照顧者照護指南及資源網站,才能和新冠病毒長期共存。

▲衛福部長陳時中本週在立院時承諾,會在一個月內提出官方版的康復者指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長年投入患者復健治療研究的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林昀毅,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專訪表示,感謝上述委員為弱勢的染疫康復者們發聲。陳時中部長的正面回應和允諾承擔也值得肯定。照顧一萬多名染疫國人康復後因各項後遺症而產生的特殊醫療照護需求,本來就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他說,全國至今有超過1萬6千名新冠確診者,9成以上解除隔離回到社區。根據臨床觀察和初步統計,超過半數的康復者出現一種以上的後遺症,部分的後遺症甚至會持續超過12週;部分後遺症無法透過藥物緩解,需要配合積極復健,並持續研發創新療法,才有機會改善。

其實這些新冠肺炎急性住院期的早期復健、出院後的急性後期照護PAC、以及長期後遺症的整合門診及復健中心,他認為政府早就應該做了。這幾個月來已有不少染疫重症患者,因未能即時接受復健治療和良好的急性後期照護,留下嚴重的失能及後遺症,至今仍在住院或不斷轉院復健;也有越來越多的康復者產生各式各樣的後遺症卻求助無門,身心煎熬。

不過,現也有醫院已設立染疫患者復健專區。林昀毅表示,他所服務的北醫附醫,規畫專屬新冠康復患者的「後新冠復健治療區」,全程由專屬物理或職能治療師指導陪同,讓病患安全、安心復健;若病患出院後不方便外出,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也設有後新冠遠距復健門診,讓病患在家裡也可以看診和自主進行復健運動,加速復原。如上月他們才發表70歲的周先生個案,他染疫過程中手臂血栓致手指發黑險截肢,後經手術加復健後保住手指,且現在「行走、爬樓梯等動作不再困難」。

▲林昀毅醫師(左)對疫後康復的周先生,持續進行手部活動度、肌力復健。(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林昀毅說,希望政府能藉這個機會,訂定完善的新冠復健醫療指引、急性後期照護PAC制度、長期後遺症的診療指引,以及康復者復原和家屬照顧者照護指南及資源網站,並投入經費,補助雙北及各縣市大型醫院設立「後新冠整合照護門診」及「後新冠復健中心」,建立全國性的「後新冠醫療照護網」,並投入經費進行新冠後遺症相關的醫學及公衛研究,了解後遺症在台灣的實際清況,並研發各種後遺症的創新療法,讓國人即使不幸染疫也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才能不再懼怕新冠病毒,能藉由疫苗、藥物、復健等三大武器,和病毒長期共存。

#三立獨家 Exclusive

【#直播中LIVE】12強台灣英雄凱旋歸國 Team Taiwan大遊行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