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芷晴/NOW健康
一般人常誤認為網球肘是運動員的專屬疾病,但其實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網球肘,日常生活中長期過度或不當使用手指或手腕,如敲打鍵盤、握滑鼠、提重物、做家事等,都可能引發網球肘。
網球肘如何發生? 手腕和手指長期不當使用是主因
至於網球肘是如何發生?適康復健科診所醫師劉奕廷說明,主要是因為手腕和手指的伸肌群過度牽拉的力量而造成的肌肉拉傷,使得附著於肘部外側骨突出上的軟組織產生一系列的微小撕裂,導致肱骨外上髁產生發炎疼痛。除了動態的活動外,即便是上班族靜態的握滑鼠,長期姿勢不當都可能產生疼痛;網球肘病程持續發展,手肘外側的肌鍵會因為用力握緊拳頭,或扭轉毛巾時的動作,痛楚加劇。
復健醫學在急性疼痛發生期會先採取保守治療,利用冰敷或電療幫助緩解疼痛,待疼痛較為緩解,再改為熱療或超音波等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帶走發炎物質,並合併服用類固醇藥物;若1至2周的治療成效不彰,可選擇局部施打類固醇,通常注射類固醇成效顯著,但長期施打恐導致肌鍵組織變得脆弱或局部皮膚因色素退化出現白斑,建議類固醇1年內同部位勿超過3次、2次治療間隔勿小於1個月。
常見增生療法有3種 可加速修復受損組織
當疼痛反覆發作演變成慢性發炎,肌鍵如同煮熟的蛋白產生變性狀態,施打類固醇效果會變得不理想,此時建議介入增生療法較能達到快速的修復。劉奕廷醫師表示,增生療法包括:高濃度葡萄糖、PRP和PLT,高濃度葡萄糖能促進良性發炎反應,讓身體產生生長因子進行受損組織修復;PRP和PLT可促進良性發炎反應,同時直接給予生長因子,加速受損組織修復。
PRP和PLT都是利用患者自身血液分離出來的血小板生長因子,使用在受傷組織達到修復目的。增生療法的療程為3至6次,PRP必須每次抽血、單次治療,患者容易感到抗拒;而PLT僅透過1次抽取250c.c.的血液送進實驗室進行特殊技術分離殺菌,製成粉狀凍晶,分離出的生長因子濃度比PRP高出8倍,約可製成10多瓶不等的凍晶瓶,可保存3年之久,若反覆受傷時可以分次使用,回溶後生長因子仍可保有活性。
當疼痛反覆發作恐釀慢性發炎 PLT療程大幅改善疼痛
劉奕廷醫師日前收治1名網球選手,由於過去幾個月的防疫期間運動量減少,近期微解封後才開始進行正常訓練,用力過度拉扯到伸腕肌群,以致先前的舊傷復發開始疼痛,過去都藉由施打類固醇緩解疼痛,這回檢查除肱骨外上髁的壓痛反應,超音波也看到肌鍵有慢性發炎,經復健科醫師建議採用PLT療程,每2周1次、共6次治療後,不僅疼痛明顯改善、肌鍵修復良好,運動比賽時也有好的表現。另有1名中年婦女平時慣用手臂提包,導致網球肘疼痛困擾,因害怕類固醇過量引發副作用,藉由PLT治療後,透過改由背包或肩包的姿勢調整,疼痛大幅改善。
採用自體血小板生增生療法雖然沒有排斥問題,但治療前應先進行健康評估,劉奕廷醫師提醒,有服用抗凝血劑患者,需經評估是否暫停服用,若曾中風或心律不整的患者有停藥風險,則應考慮以其他治療取代,其他如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癌患等也應評估。此外,若反覆發生網球肘,可配戴護肘提醒過度不當用力,治療後尤其必須強化伸腕肌群的耐受性,以避免常態性發作。如果已經發生疼痛症狀,應盡快治療勿拖延,若超過3個月轉為慢性發炎時,治療與復原的困難度都會提高。
更多NOW健康報導
▸《特管法》將於年底落日 擬推《再生醫療發展法》上路
▸肝長期發炎小心肝硬化 中醫:持續惡化肝癌病變恐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