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癌症已連續39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隨著醫學進步,過去較難治療的血癌、淋巴癌、骨髓瘤等非實體癌的患者,也在自體骨髓移植療法的開放後,燃起一線生機。
▲自體骨髓移植療法開放,提供癌症病人更多的治療選擇。(圖/截自影片)
長春藤生技GTP實驗室主持人台大醫學教授林凱信指出,最新技術的「自體骨髓移植」,是先抽取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凍存起來,在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將身上癌細胞盡可能清除後,再將造血幹細胞輸回體內,恢復造血功能。不僅有助癌症治療,對於阿茲罕默症、紅斑性狼瘡患者,更是一大福音。相較於異體造血幹細胞需要配對,自體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不但安全性高、無需等待配對,可立即使用。
▲自體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不但安全性高、無需等待配對,可立即使用。(圖/截自影片)
統計資料顯示,造血幹細胞治療發展至今,全球已突破100萬例。2020年「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的人體臨床案例,也高達上千例,遠超過「異體骨髓移植」數。國內生技團隊,更研發出最新專利技術,可將抽取出的造血幹細胞,維持在90%以上的活性,是國內生技發展的一大躍進。
▲專利血袋離心缽分離製程,配合標準化去除紅血球技術,增加細胞安全性、純度跟穩定性,解凍回注時能維持90%以上的活性。(圖/截自影片)
長春藤生技技術長、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陳欣蔚分析,周邊血是儲存造血幹細胞的主流,團隊在周邊血的儲存上,是採用專利血袋離心缽的分離製程,配合標準化去除紅血球技術,以增加細胞安全性、純度跟穩定性,以確保解凍回注時能維持在90%以上的活性。此外,更採用細胞抗凍管的方式儲存,一人多管的凍存,就能為未來分次回注的療程進行準備。長春藤生技董事長陳炯瑜醫師也補充,抽取幹細胞的同時,還可以無縫接軌的立即把這些幹細胞送到實驗室來分離保存,以一站式的服務降低運送中的風險,達到最好的保存效益。
▲細胞抗凍管的儲存方式,一人多管凍存,未來可直接分次回注。(圖/截自影片)
陳炯瑜分析,骨髓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製造體內幹細胞及血球的工廠。假設這個工廠慢慢走到七十幾歲的時候,它就很難去製造我們所需要的血球來進行儲存。因此建議周邊幹細胞的儲存,最好在十五歲到六十幾歲之間,在身體還能製造出這麼多量的活性高的幹細胞時,就能盡早儲存,對未來幫助較大。
▲幹細胞數量及活性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醫師建議15-60歲之間儲存較佳。(圖/截自影片)
隨著全球預防醫學的趨勢與醫療生技的進步,國內幹細胞的儲存及運用,將朝向更多元、廣泛的發展,也為民眾帶更多的機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