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貞茹、游家瑋/台北報導
大甲鎮瀾宮不只有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宮廟裡的一磚一瓦,甚至彩繪、木雕、剪黏都出自國寶大師之手。然而前鎮瀾宮董事長王金爐之子王清林日前在節目中爆料,鎮瀾宮當年重建採購很多石材,父親曾向他透漏,雕像石像的報價疑似被灌不少水。
▲大甲鎮瀾宮有2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司儀:「大甲媽起駕。」
號稱地表最大遷移活動,這是每年的大甲媽出巡,在熱鬧非凡的背後,不僅信眾繁多香火鼎盛,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大甲鎮瀾宮更集結不少木雕、彩繪、剪黏等國寶級大師的心血結晶。
▲大甲鎮瀾宮集結不少木雕、彩繪、剪黏等國寶級大師的心血結晶。
甚至一度埋沒在攤販餐車中的,竟然還有雕塑大師朱銘的浮雕,這一磚一瓦成支撐著信徒的信仰。但前董座王金爐的兒子卻爆料他的父親曾透露,當年的重建工程建材藏黑幕。
前鎮瀾宮董事長王金爐之子王清林:「因為之前鎮瀾宮有重建過,當然要買很多很多石材,在那方面去中國採購,比如說做那些雕像石像,人家的報價是多少,我說這你怎麼不用,他(父親)說裏面已經灌很多水了。」
老師傅精雕細琢,石雕象徵每間廟宇的建築特色,除了石材是蓋廟的主建材,其他包括木材、水泥和陶瓷琉璃。以很多廟採用的青斗石來說,主要產地在大陸,因此從選材、出圖、訂製,完成的浮雕龍柱等成品,最後運送到台灣,師傅只要安裝就好,幾乎是一條龍服務。
▲石材、木材、水泥和陶瓷琉璃都是蓋廟的主建材。
至於木材,現存珍稀的幾乎是用喊價的,以一尊2.2呎的神像來說,台灣牛樟30萬元還不一定有料,但大陸小葉樟7萬元就有。
熟知廟務運作人士:「在台灣價格比較好抓,在大陸沒有一定的標準,獲利還是怎樣的還有回扣,這一定都會有,也是有一條龍,不然怎麼上下其手。」
▲一磚一瓦成支撐著信徒的信仰。
畢竟一間宮廟從無到有、從簡到繁,一點一滴堆砌的不只是香油錢,還有信眾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