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舒樺(文創LIFE)
「大稻埕過去是全台灣最繁華的地方,一度沒落只是暫時的,它本來就有條件、也有實力再度繁華,我現在做的,只不過是讓這個地方重新振興時,有一個新舊平衡的價值。」
▲圖片提供/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歷史印記沉澱為新文化運動
崛起於野百合學運、在政治圈打滾20年,2008年離開政壇時,世代文化群負責人周奕成剛滿40歲,正值不惑之年,他由政轉商、也可說轉入文創界,和朋友經營的陶瓷工藝品牌「台客藍」落腳大稻埕,就此展開一連串老房新文化運動。
採訪這天,周奕成與我們相約在「民藝埕」樓上南街得意茶坊,在這方凍結時空的小天地裡喝著台灣茶,周奕成分享他對人生進行一場小革命,換跑道在大稻埕上賣小藝的初心。「多數人來這裡只看到老街老屋,但對我來說,大稻埕有兩個層次,第一,台灣文化運動的基地,第二,創新業者的寶地,過去的文史觀點,都把大稻埕侷限在地方文史,但都忽略了這個地方跟更大世界的關聯。我選這個地方,就是我下半輩子要貢獻的地方。」
如同眾人所熟知,周奕成的團隊進駐迪化街一帶,先後租下幾棟老街屋,微整型成知名的「民藝埕」、「小藝埕」、「眾藝埕」等等,世代文化群可謂翻轉大稻埕文創靈魂的先行者,「大稻埕這幾年多了一些好店、可愛的創作品,但目前都還在初期階段,還只是表面,未來要努力的二大方向,要從文化面去經營公共空間,第二,藉由微型企業的小力量,去經營公共空間。」周奕成舉例說,光是小藝埕街屋員工就有200人,從20歲的學生到70歲的老師傅都有,自成一個創作者的社群。「很多創作者跟歷史空間對話,1920年代那個歷史印記,進入他們的作品,有小說、有劇本,自然沉澱成文化運動。」
▲圖片提供/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老屋主VS先行者 建立互信最難
然而,大稻埕文化復興的參與者多了,卻苦無足夠空間讓創作者自由揮灑,確實存在著停滯發展的隱憂。「老屋釋出的店面不夠多,屋主多數在早期從商致富,他們不缺錢、談的租金也不便宜,導致開店的門檻不低。」周奕成坦言,大稻埕得到媒體的關愛,但實際上經營文創店獲利卻不高,畢竟不像華山或松菸的外在條件,「大稻埕都是民間的房子,不可能BOT或ROT,所以我做的是實驗,希望用一種新模式去經營,去說服老屋主釋出空間、去帶動群聚效應、去振興街區。」
世代群團隊走跳大稻埕,尋覓老房子的同時,經常只要一個線頭就拉出一個家庭背後動人故事。周奕成回憶當年和小藝埕的老屋主溝通時,過程百轉千迴,「那一棟是知名地標屈臣氏大藥局,80多歲的李媽媽,前前後後來辦公室找我4次,有時候只是看看我,有時候短短發問,我心裡明白,她踩著年邁步履而來,不過是要確認周奕成是怎麼樣的人,老人家求一個心安罷了!等到彼此建立信任就比較能把祖傳起家老宅放心交給你。」周奕成說,和屋主來回溝通,是從零到一過程中最難的部份,但多數的老屋第三代、第四代,都樂見阿公的房子、兒時的回憶被賦予新的生命力。
▲圖片提供/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老屋文創實驗 振興大稻埕街區
大稻埕北街,「連藝埕」新開的店鋪──鹹花生咖啡店、孔雀歐亞料理餐酒館,把閩南式三進狹長老屋襯托得更有滋有味,而這一棟的屋主原本已經準備租給物業公司,卻在簽約前4個小時找上周奕成。「屋主是在下午4點聯絡到我,原本當晚8點就要跟人家簽約了,後來期限延後到隔天中午,等於我只有20個小時可以決定。我記得那天去看屋況時,天黑了,我請屋主們獨留我一個人在天井院子,在荒無的空間沉思一下。」僅管老宅殘破不堪,光是斥資整修大工程就花了4個月,然而當初獨排眾議的結果,周奕成不曾後悔。
台北創意街區發展越來越多元,周奕成認為,世代文化群或公部門URS計劃努力耕耘的大稻埕商圈,不怕威脅反而更有機會。「這裡是一條通往1920年代的時光通道,有絕對優勢、有人文歷史,無法被取代,卻能由點到線再到面,帶動整個台北城文化,一起提升。」
▲圖片提供/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更多資訊請上《文創LIFE》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clife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