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7)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4成學生懷疑自己就讀大學的價值,同時有近4成對畢業後的前途不樂觀。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調查顯示,4成學生懷疑自己就讀大學的價值。(圖/中央社)
黃昆輝基金會透過大學教授和學生組織鼓勵大專生上網填答問卷,於5月20日到7月20日間,共有7150人填答,完成6381份有效樣本,今日上午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74.1%學生認為就讀科系符合興趣,75.7%認為科系符合自己的能力。黃昆輝基金會認為可歸功於近年的多元入學政策。
不過,卻有40.4%受訪者表示「懷疑就讀大學的價值」,也有39.5%對畢業後的前途不樂觀。黃昆輝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這2項比率太高了,是一項警訊,值得各界關心、深入探討。
黃昆輝推測是過度的大學擴張政策,導致高等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改善社經地位的功能弱化,讓學生對大學價值感到茫然。
調查也顯示,46.2%學生畢業後最想就業,18.3%打算國內進修,13.3%打算國外進修。對未來工作的理想條件,比率最高的依序是有合理的待遇與福利、有適當的工作保障、符合所學專長、工作有發展潛力。
黃昆輝指出,就業比率高於升學,且找工作著重待遇和工作保障,反而選擇「發展潛力」的比率較低,可見學生講究實際勝過理想。
今日受邀在記者會上評論的考選部政務次長李隆盛指出,民國97年教育部曾有一項調查發現,近半學生不喜歡自己就讀的科系,十幾年後黃昆輝基金會的調查,卻有高達74.1%學生認為科系符合興趣、能力,「這是件可喜可賀的事。」
然而,4成左右大學生對畢業後的前途不樂觀,李隆盛認為背後原因複雜,可能是部分科系開設不夠需求取向,面對很小的就業市場卻設置了很多科系;或是只需專科層次培育的人才,卻拉到大學、研究所培育,導致學生畢業後,獲得的待遇不符期待。
李隆盛建議政府提供大學公開資訊時,應增列科系畢業生就業率、國家考試及格率、平均薪酬等,供學生選系參考。
黃昆輝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大學轉系制度應該檢討,現在已經有很多學校推出「不分系」制度,或讓學生自己規劃課程套餐,滿足跨領域學習的特點,顯然大學已經看到學生「學非所能」、「學非所願」的情形。這和過去聯考學生照分數填校系、缺乏自主權的時代,已經有很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