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邀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學者今天表示,若能參加不僅是台美軍事交流一大步,更能獲取與多國部隊協同作戰技能,增加與盟國的默契。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由美軍主導,每2年舉行1次,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海上軍事演習。(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臉書)
美國參議院15日以88票贊成、11票反對通過2022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法案建議美國防部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並呼籲制定計畫協助台灣強化不對稱防衛能力,表決通過後,法案將送交白宮由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後生效。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由美軍主導,每2年舉行1次,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海上軍事演習,2012年以來每年有超過20個國家參加,由於台美關係近年升溫,台灣是否參與備受關注,而國防部去年也曾表態,會以循序漸進方式,優先爭取擔任觀察員參與人道救援等課目。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台美之間目前已有密集的軍事交流,例如高層交流、小部隊赴美參加演習等,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均未同意台灣參加由美國主導的多邊演習,其原因在於美軍接受美國「一中政策」的指導。
因此,台灣如果能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多國軍事操演,不僅是提升台美軍事交流的一大步,更能獲取台灣最缺少的經驗,也就是美國與多國部隊協同作戰的技能(Know How),並藉此提升過去台灣被管制接觸的戰術資訊。
「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絕對可以樂觀期待」,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參與環太軍演的意見最早在2018年被提出,其中一個樂觀指標是,台灣早就加入、並實質參加太平洋司令部(現為印太司令部)兩棲部隊領導人研討會(PALS),因此參與環太軍演只是時間問題。
蘇紫雲認為,現階段以觀察員身分,或是以海巡加入環太平洋操演是最有可能的方式,並參與海上執法、應對海上非傳統威脅等操演,藉此增加與盟國的默契。
至於日前外界提到台灣因技術共通性(Interoperation)問題,可能導致通訊等系統在演習時無法成功與盟國軍事設備構連的問題,蘇紫雲表示,相信海軍在歷次敦睦遠航等任務中,都曾與美國、盟軍進行訊號演練,技術上並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