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有染疫康復者表示,解除隔離後發現自己走沒幾步路就會喘,且注意力難以集中,生心理仍在煎熬,經過整合門診治療明顯好轉。(圖/記者陳弋攝影)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者累計近1.7萬例,大部分已經解除隔離返家,但他們並未真正「復元」,而是飽受後遺症所擾:倦怠、頭痛、咳嗽、喘、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等。甚至有康復者返家後,光是步行前往住家附近超商,就喘到不行。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流行,依據健保署的資料,約有8成的康復者飽受後遺症所苦,此外有部份康復者因就醫不便放棄回診,或因焦慮、心理創傷等因素不敢回醫院,進而喪失工作或是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因為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三軍總醫院今(27)日舉辦「後新冠肺炎心肺復健整合門診」記者會,邀請新冠肺炎康復者到場分享治療點滴,呼籲其他康復者勇於復健。
新冠肺炎康復病友蘇先生告訴《三立新聞網》,他也是今年5月本土疫情的受害者,5月14日篩檢,隔天確診,當天適逢中央宣布雙北市進入三級警戒。由於一度排不到醫院,蘇先生從確診到就醫拖了5天,20日凌晨等到病床入住三總,身體狀況非常不理想,呼吸很喘,不停咳嗽,已經無法進食,所幸前兩天經投藥治療好轉,孰料到了25日狀況又轉差,血氧飽和度掉到89%(正常人95~100%),躺著就會喘。
蘇先生坦言,生理痛苦不說,因為全家確診,母親同時住進馬偕醫院,最後不幸病逝,住院那段期間真的是身心靈的煎熬。雖然他最後有撐過來,順利解除隔離,但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持續干擾日常生活,連正常走路一下下就會喘,走個50公尺、100公尺到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就喘到必須在路邊休息。
「我相信其他人(康復者)也有同樣的問題,大家都很痛苦,待在家裡不敢講。」蘇先生認為,其他確診者可能也遭各種後遺症所擾,但又不曉得如何面對和改善,連他都一度覺得,身體大概就是變這樣了。
解隔離後1個月,蘇先生下定決心自主訓練,經常走路運動,鍛鍊了1個月,一口氣走3公里沒有問題。後來他得知三總開設整合門診,又自覺身體還沒恢復到過去的狀態,他決定回醫院檢查,後續歷經高壓氧和中醫等治療。
蘇先生說,高壓氧治療讓他的精神狀態提升,相比剛解除隔離時的精神不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最近他的專注度和心情明顯好轉,至於身體的部分,還是要靠自己運動訓練,慢慢恢復,增強肺活量。他呼籲其他康復者積極接受檢查和後續治療,也希望更多醫療院所開設整合門診,協助解決大家的疫後困境,「大家一起走出來是很好的事情」。
三總院長王智弘表示,許多確診者解除隔離後仍深受新冠肺炎後遺症所擾(例如呼吸喘、胸痛、關節痛等),每個人會出現不同的症狀,且當事人可能不清楚要回診哪一科,或是無法在同一時間掛不同科別,導致頻繁往返醫院造成生活不便。三總今年10月開設「後新冠肺炎心肺復健整合門診」,透過整合生心理的治療照護計畫,讓康復者獲得家醫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復健科、精神科、中醫以及營養諮詢等系統性治療,以強化康復者的心肺與免疫能力。
該院整合照護團隊指出,新冠肺炎後遺症非常多,院內約有63.6%的病人出現有氧功能缺損,以及高達72.7%的病人體能狀況低於平均值。另外,潛在營養不良比例為28%,骨質缺乏或骨質疏鬆比例超過36%,肌少症達25%。這些現象同時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顯示新冠肺炎急性感染會加速患者骨質的流失與肌肉量的減少,合併肌力減退,進而造成失能與生活品質下降,可怕的是目前尚不清楚發生機轉。
因此,專家現階段仍建議以心肺復健作為主要治療方式,搭配營養治療、中醫治療、精神藥物與心理治療,期盼能有效改善呼吸喘、焦憂、睡眠障礙及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三總表示,醫療團隊結合過去在八仙塵爆嚴重燒傷案例中的治療經驗,將高壓氧加入新冠後遺症的治療方針,意外發現可提高康復者心肺復健的效果,對於新冠後遺症的掉髮、神經肌肉病變導致肌肉無力也都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