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女性14歲的年紀,就可能步入婚姻。(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現代人晚婚不婚成了社會趨勢,回顧歷史每個時代對於婚姻的認知不同,當中就衍生出許多故事。在古代農業社會裡,許多平民女子往往未滿18歲就嫁人,甚至連選擇對象的權利都沒有,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歷史現象呢?背後是有原因的。
《網易新聞》指出,古人生活條件都比較差,貧苦百姓常吃不飽、穿不暖,導致平均壽命大打折扣,大概就40到50歲的水平。如此短的壽命自然讓他們生長發育年齡提前,可推測出古人的14歲相當於現代人的20歲初,所以在那個年齡結婚算是正常,那古代的很多男子喜歡娶14歲左右的女孩,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個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不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為官,很多行業也限制女性進入,因此多數女性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她們被賦予最大的職責就是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猶如繁衍後代的工具。換句話說,越早越有優勢,女子一旦過二十歲,便很難再嫁到好人家,成了當今所說的「大齡剩女」。
第三個原因,則是以統治者的角度來說,人民早婚是好事一樁。
越早結婚能夠繁衍的子孫自然越多,人口數量的增加,可以讓統治者獲得更多社會勞動力,更能招兵買馬壯大國家,漸漸從一個小國發展成為一個大國。放眼歷史,不只平民如此,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最初進宮時僅有十四歲的年紀;孝莊太后嫁給皇太極的時候,也只有十二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