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大腸癌蟬聯14年榜首登國人癌王。不過醫師提醒,大腸癌是可以被預防的,大家一定要重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圖/翻攝自Pixabay)
國健署近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發現2019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2018年增加5123人。且癌症時鐘再快轉11秒,相當於每4分20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而十大癌症榜首再度由大腸癌蟬聯,連續14年位居第一,成為國人的「癌王」。聽到這裡,不少飲食習慣不佳的人已經開始擔心了,大腸癌會不會也悄悄找上自己?和信醫院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志就透露,其實大家不用太擔心,因為只要做到關鍵一件事,就沒有得到大腸癌的機會。
大腸癌在台灣發生率這麼高,但很多人對於這項疾病仍一知半解。陳建志解釋,大腸是身體非常重要的器官,食物的營養在小腸被吸收之後會到大腸,大腸負責水分的回收和維生素的回收,還有負責廢棄物的排泄,因此若是大腸有狀況,就會影響消化器官和排便,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傷害。
但好消息是,雖然大腸癌發生率高,但致死率不高,因為治療效果很好,只能定期追蹤檢查,很容易在早期被發現,並獲得有效控制,陳建志醫師強調,若是早期發現治療,治癒率高達九成,和其他癌症比起來存活率是相對高的。
陳建志醫師更提醒大家:「有一說,大腸癌是可以被預防的癌症」,因為大腸癌的成因,有8成以上是良性息肉花7年時間演變成的惡性腫瘤,因此每3到5年定時照大腸鏡,只要看到息肉就割除,原則上就沒有得到大腸癌的機會。
▲定期照大腸鏡,看到息肉就割除,基本上就不會得到大腸癌。(圖/翻攝自國健署)
因此只要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自知是高危險群就要提高警覺,基本上就不用太害怕大腸癌威脅。至於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呢?陳建志醫師列出以下幾點,都是罹患大腸癌的主因:
1、有家族病史
2、年齡增長
3、常吃紅肉、加工食品
4、抽菸、喝酒
5、脂肪攝取過多
6、肥胖
▲吃過多紅肉也是誘發大腸癌的原因之一。(圖/翻攝自Pixabay)
若是有家族病史或以上高危險族群,務必要定期檢查,及早揪出疾病。而若是發現以下症狀,很可能都是大腸癌的警訊,一定要盡快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1、排便習慣改變
2、血便
3、糞便形狀改變、有黏液
4、覺得肛門裡卡東西
5、腹痛
6、貧血
7、食慾不振
最後陳建志醫師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也要好好預防大腸癌,包括多吃高纖蔬果、注意均衡飲食,也不要讓自己處在壓力很大的環境中,因為若是壓力大,免疫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免疫能力是癌症重要的保護因子」,另外足夠運動、保持適度體重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