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書摘/龍應台最新3個秘密曝光 走路竟推薦墳場太令人震驚

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最近這幾年住在屏東太武山下與台東都蘭山下遠離城市。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紀錄自己內心的轉變,竟然也開始斜槓畫插畫。豬肉、苦瓜、風景都是題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表示,自己驚覺被網路綁架了,因此開始走路,發現真正獨處的意義在於沉浸大自然裡,「一個人」感受風、感受樹葉、感受行雲流水般遇到的人。走山路最怕蛇,推薦去的地方除了森林、菜市場之外,竟然還有墳場。

龍應台說:新年新希望 就去走路吧!

1.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做一件沒做過的事

2.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3.走路,就不會是掛在網上、陷入其中的時候。

即便是在熙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走路,也是她帶著「自己」在熱的喧鬧中以冷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

只要走路,就一定是身體和「自己」單獨有約。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龍應台走路的20個心法曝光  更要全神貫注心無罣礙

1.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2.去菜市場,跟十個人說話

3.去墳場走走

4.在路邊一棵樹下,坐著

5.找到沒有光的地方

6.了解一種作物

7.走進一方田

8.跟著水聲走

9.了解一個動物

10.了解一株樹

11.踏入一片空曠田野

12.認識一個從前不認識的人

13.去一個沒去過的村

14.跟一條溪流,往上游走,往下游走

15.問一個以前沒想過的問題

16.親手寫封信,走到郵局寄出

17.發現一件驚奇的事

18.進入一片森林

19.窗口有一隻貓,凝視

20.斷網,坐在黑暗裡,看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 (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 (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走路讓龍應台發現自己的「弱點」 警告年輕人要有危機意識

龍應台在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茶敘會表示,感謝童子賢送自己一台iPad Pro,讓她發現文字之外繪畫的魅力,因此野花、小草、小貓、苦瓜、豬肉、樹葉、風景都成了她的靈感來源,遠離城市到鄉間,讓她發現全新的視野與自己的弱點。

1.全新視野是:走路遇見真實生活中的人事物,行雲流水般的「重逢」。

2.己身弱點是:不知不覺被手機綁架,思緒碎片淺薄。

龍應台感嘆連自己都這樣了,何況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呢?她提出一個解方,就是手寫筆記寫下重點,更提醒自己不要無盡的延伸閱讀下去。

警告年輕人,面對迷網危機,要有危險意識,如果連危機都沒有感覺,深陷其中根本毫不自知,無奈只能無意識的隨波逐流…………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 龍應台:愛上走路真正一個人獨處而不「迷網」。(圖/翻攝自龍應台《走路》影片) 

「走進一方田 紅豆」 龍應台走路--獨處的實踐

從先帝廟經過二溝水,走到頭溝水,再折回公路,到達鐵軌旁的紅豆田,走走看看三小時,大約七公里。

並排兩塊田,一塊田已經收割,一塊田等著收割。

收割後淒清寥落的紅豆田裡有個婦人蹲在地上工作。戴著帽子,弓著背,荒地裡一伏一起,是秋收拾粒的背影。

我走在兩塊紅豆田之間,窸窸窣窣,一會兒鞋子裡全是沙。

「你在做什麼?」

「他們收割以後紅豆掉滿地……」她抬起臉,是一張憂愁的面容。

等著收割的另一片田,枝葉盡枯,豆莢因飽滿而綻開,露出口紅般溫潤、愛情密碼似的豆子,散發一種溫暖、熟透了的光澤。

往回走,看見田埂邊一個中年女人,正在親暱地跟她肥胖的鬥牛犬說話:「怎麼不聽話!你十九歲了,那邊的草叢不要去,有蛇……」

「她很可憐,三個兒女,沒一個好……」

原來是在對我說話,她指的是田裡撿紅豆的婦人。

「兩個女兒在酒家陪酒,一個兒子嗑藥,七十多歲了還要去大賣場做清潔工……」

「紅豆田是你的?」

「是啊,」她摟著鬥牛犬的大頭,「問我可不可以去撿剩下的紅豆,我當然說可以。」

成熟待採的紅豆田,美得沉甸甸的,但是蕭瑟離索。

 龍應台走路撿拾的銀葉種子:大自然的生命禮物。 (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龍應台走路撿拾的銀葉種子:大自然的生命禮物。 (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去一個沒去過的村 荒心」 龍應台走路--獨處的實踐

不知公里數。因為迷路,走到哪裡是哪裡。

迷路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對路著迷。

不要導航了。如果山在左邊,那麼海就在右邊,雖然海被樹林遮住了。那麼我就正在從北往南行。

走在一條空曠荒涼的路上,天空真大,鼻息裡有一陣一陣大海的氣味,知道自己離海很近。既然要往南走,只要海峽在我的右側,方向就不會錯。

後視鏡裡突然瞥見廢墟一角,緊急煞車。怎麼會有廢墟?倒退,回到那個野草叢生的路口。停車下來,開始走路。

本來柏油鋪過的路面,破裂了,荊棘從柏油路面的破口張牙舞抓地鑽出。荒路盡頭,竟是一個廢村。一條曾經是巷子的小徑,兩邊是住家,每一家都有個前院,門板斑駁,橫倒在地上,雜草覆蓋了頹倒的圍牆,多刺的爬藤從破玻璃窗竄出。

一條一條巷子踏過,踩著玻璃碎片。好大一片廢墟村落,看不到盡頭。

是怎樣倉皇的撤離啊,地上還有敞開的抽屜,黑白照片卡在抽屜的縫裡;牆角一張坐穿了底的藤椅,壁上留著相框的黑色印跡,作業簿凌亂一地。處處是生活的聲光溫熱,可是在這個寧靜得只聽到風吹蕉葉的下午,藤蔓爬進了客廳,樹根拱斷了門框,一隻流浪已久的貓,坐在相簿上。這或許曾經是家。

彷彿茶杯還溫,人聲依稀。

 童子賢送龍應台一台iPad Pro,她的電繪溫有如手繪觸動人心。 (圖/時報出版提供) 

 ▲童子賢送龍應台一台iPad Pro,她的電繪溫有如手繪觸動人心。 (圖/時報出版提供) 

小徑盡頭豁然開朗,出現一個街坊小廣場;大榕樹下,老人坐的搖椅、情侶相依的鞦韆、孩子攀爬的滑梯,都在。鞦韆旁豎著三根旗桿,竟然還有兩面國旗、一面黨旗,被風撕碎了。

突然竄出一隻狗,吃人似地咆哮衝過來,正要抓根棍子自衛,人聲喝止了猛獸。竟然有人。

我們在榕樹下聊天。廢墟剩下一戶人家。他在這村裡生,村裡長,天涯漂泊之後又一身孑然回到村裡,現在老了,打死不願離開他的村。

「這就是我的家,我的村。」他說。

「小時候,」他幽幽說,「每個村子裡的男孩子都有雄心大志,以為只要拚,世界就是你的,你有一天會衣錦還鄉,回來娶那個女孩,照顧父母、榮耀家族,但是,一走出去,就知道——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你一離開村子就發現,原來,爸媽沒告訴你:你比籬笆外面所有的人,都矮。」

這時,一隻紅冠鮮豔的公雞,氣宇軒昂地飛上了牆頭,就停在那被風刮成破布的國旗和黨旗旁邊。

 ▲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圖/時報出版提供) 

 ▲ 龍應台: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圖/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採訪與摘自時報出版之龍應台著作《走路-獨處的實踐》

龍應台介紹:

作家。2012-14年為台灣首任文化部長。2015年為香港大學「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17年移居台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與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為伍。2021年開始在太平洋畔、台東都蘭山中生活。

#怎能不讀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