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COVID-19對社會的衝擊,邁向與病毒共存的下一階段,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準備4億個N95口罩,近日陸續到位,慈濟醫療基金會志工今天在洛杉磯市郊發放免費的口罩。
▲美國政府免費提供N95口罩,以降低疫情帶來的衝擊。(示意圖/資料照)
年初這一波因Omicron變異株而衝高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近日逐漸趨緩,人口約1000萬的洛杉磯郡1月單日新增確診曾達4萬例,如今降到2000例左右。美國各州正陸續取消室內必須戴口罩的規定。
儘管口罩不再屬於強制規定,但與新型冠狀病毒共存的情況下,拜登(Joe Biden)於1月宣布,會發放5億套快篩試劑、4億個N95口罩,2月中旬第一批快篩試劑與口罩陸續到位,民眾可透過郵件收到家用快篩試劑,或到藥局、醫院領取免費N95口罩。
慈濟醫療基金會在南加州有3所醫療中心,獲美國「聯邦標準醫療中心」認證,近期收到政府配送的2萬多個N95口罩。今天在艾罕布拉市(Alhambra)的診所外擺設攤位,由志工發送給居民。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董事長葛卓言向中央社表示:「免費發送N95口罩是美國政府對社會大眾的一個福利,我們作為醫療單位,能夠代替美國政府做這樣的服務,我們覺得非常歡喜。」
慈濟美國醫療中心的醫師鄧博仁受訪談到,從數據來看疫情似乎好轉,但口罩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過去兩年我們看到一波又一波(疫情),我們除了提供N95口罩,也提醒大眾注意防疫,希望這是最後一波」。
「COVID的影響是永久性的」,鄧博仁說,疫情正逐漸從大流行轉變為區域性的傳染病,但病毒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潛伏在某些地方,人類必須要與它共存。
鄧博仁分析,美國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因為「來得太快」,一直以來的防疫思維不在圍堵而是著重降低傳播力;隨著疫苗普及、病毒變化為致命率較低的變異株之後,美國社會與病毒共存的機會越來越大。
慈濟在美設立醫療機構近30年,獲得「聯邦標準醫療中心」認證,得到聯邦政府的經費支持,協助社區低收入居民就醫。今天發放N95口罩的活動,不同族裔的居民都現身領取,現場交雜英語、西語、華語、粵語及台語。
台裔居民王先生表示,自己60幾歲,照顧80幾歲的母親,兩人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雖然美國疫情逐漸趨緩,但外出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與家人仍然非常重要。
美國加州上週宣布,只要完整施打疫苗,進入室內空間不再強制戴口罩。全美各州正逐步解除口罩相關的防疫規定,不過據記者觀察,疫情2年多來,美國民眾已逐漸養成自主戴口罩的意識,在病毒威脅尚未完全解除之前,許多人仍習慣把口罩帶在身邊。(中央社洛杉磯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