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你絕對想不到!考古學者挖掘古墓 竟最害怕碰「這一物」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古墓當中也有考古學家不敢碰的,比如說雞蛋,就避之唯恐不及,不敢碰也不敢摸。(圖/翻攝自微博影片)

▲古墓當中也有考古學家不敢碰的,比如說雞蛋,就避之唯恐不及,不敢碰也不敢摸。(圖/翻攝自微博影片)

古墓挖掘一直是讓考古學家頭疼的問題,因為如果挖掘不當,千年古物或是稀世珍寶就會受到損壞,例如上世紀50年代郭沫若組織的萬曆皇帝的定陵發掘,由於事先沒做好隔離措施,裡面的文物全部被損壞,墓室內的珍貴字畫、絲織品全部腐化;秦始皇地宮也是因為技術不足,才停止挖掘。另外,古墓當中也有考古學家不敢碰的,比如說雞蛋,就避之唯恐不及,不敢碰也不敢摸。

在古代,有這樣一種習俗,那就是人去世的時候,會將吃的、用的、心愛的東西都一同陪葬。也因此,許多古墓的陪葬品就成為考古學家研究墓主生活年代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主要參照。

雖然雞蛋在現在只是一種普通的食材,但在古時候,雞蛋的數量是很少的,再加上雞的飼養環境不像今天這樣便利,因此普通人養不活雞,而有條件的富人又不願大規模養雞,因此,古代的雞蛋是很珍貴的,一般人是不能享受的。

而雞蛋這種常備的食物,人們放到墓穴裡,也許不僅是生前愛吃,更是因為雞蛋圓圓滾滾,且小雞可以從殼裡孵出來,小雞長大之後又生下很多雞蛋,從此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意味著蓬勃的生機。所以也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古墓裡有那麼多雞蛋吧。

古墓當中也有考古學家不敢碰的,比如說雞蛋,就避之唯恐不及,不敢碰也不敢摸。(圖/翻攝歷史謎談)

▲古墓當中也有考古學家不敢碰的,比如說雞蛋,就避之唯恐不及,不敢碰也不敢摸。(圖/翻攝歷史謎談)

如果是石化之後的雞蛋還好,其整體質地會非常堅硬,但這些雞蛋都是受到潮濕泥土長年侵蝕後的雞蛋,外表的鈣質和蛋白纖維所構成的蛋殼,其結構早已變得異常脆弱。不過對於古墓中的雞蛋,很多考古工作者是不敢去碰的,而這些墓中的蛋經過幾百年的時間,內部已經沒有東西,只剩一層鈣化物。這種狀態下只要輕輕一碰,整個蛋殼就會碎掉,而文物也就損壞了。這不像瓷器可以一點點拼起來。所以,怎麼保存雞蛋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

還有一些雞蛋,其中的有機物成分沒有完全分解,被脆弱的蛋殼一直保護著,一旦外面的蛋殼破碎,裡面的有機物包括分解後產生的氣體,會一股腦全部釋放出來,其中會帶有濃厚的腥臭味。墓葬中的空氣流通本來就不好,這種臭味一旦釋放出來,很難稀釋消失,清理起來也非常麻煩。所以,考古人員長時間在這種環境裡面工作,不但呼吸會受到抑制,對身體健康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古墓中有珍貴的文物,也有一些價值不高的隨葬品,而雞蛋這種東西,並沒有什麼價值可言,很多人也會忽略,實際上陪葬品雞蛋也非常重要,可以映射出當時的社會風俗,從雞蛋的數量及大小,可以瞭解到一定的社會習俗。總而言之,考古學者不碰雞蛋,其實恰恰是為了保護它們的完整性。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