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曾御駕親征三次。(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康熙皇帝在位61年,說起他年輕時最大政敵,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權臣鰲拜,但其實康熙一生經歷戰爭無數,其中御駕親征只有三次,而這連續的三次親征,竟然都是為了一個號稱「半人半神」的男人,在這個人死後,據傳康熙竟然激動地在黃河邊下跪,感謝上蒼對大清王朝的庇護。
康熙可謂是戎馬一生,平定三藩,驅逐沙俄,收復失地,使得大清王朝得以穩定。而這個讓康熙如此忌憚的男人就是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第六子-噶爾丹。
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定都北京。而也在這一年,在天山腳下的蒙古準噶爾部,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噶爾丹。噶爾丹在幼年時期,就被指定是「溫莎活佛」轉世,後來在西藏跟著班禪和達賴學習佛法,被當地稱為半人半佛。
噶爾丹在西藏一住就是十年,如果沒有意外,他或許會在西藏待上一輩子,或許還會成為一位高僧,但這一切都在康熙九年(1670年)發生改變,準噶爾部發生內訌,噶爾丹的大哥僧格在政變中被殺,次年,噶爾丹自西藏返回,擊敗政敵,奪得準噶爾部統治權。
一心向佛的噶爾丹,在政治和軍事上卻一點也不遜色,在成為首領之後,他多次顯露出了過人的天賦,噶爾丹不斷地擴張領地,力圖重新統一蒙古各部,噶爾丹首先出兵統一天山北路之衛拉特蒙古諸部,建立起了「準噶爾汗國」。接著出兵天山南路,結束了葉爾羌汗國長達160年的統治。
▲噶爾丹被稱為「半人半神」,是康熙的心腹大患。(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從1677到1690年,噶爾丹所統治的區域不斷得到擴大,西起伊犁,東至蒙古草原,甚至藉追擊喀爾喀殘兵為名,帶兵逼近距離北京僅有700里的烏蘭布通,當時的清兵,立刻對此發起反抗,不過卻以清軍失敗告終。
於是康熙決定第一次的御駕親征,迎戰噶爾丹。在烏蘭布通,康熙的親哥哥和碩裕親王、撫遠大將軍福全,率大軍與之激戰。雙方從正午一直持續戰到傍晚,這一死戰,雙方損失慘重,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中槍身亡,康熙下令軍隊使用火炮轟擊準噶爾軍隊,最終清軍擊敗準噶爾,噶爾丹僅率數百人逃離。
在經歷了這一次對戰失敗之後,噶爾丹意識到康熙是個非常強勁的對手,因此,他轉向沙俄求助借兵,為下次進軍謀劃準備。然而另一邊的康熙也吸取上次的教訓做出了相應地調整,加強了邊境的防守,還專門訓練軍隊使用火器。
康熙在感覺準備充分後,絲毫不給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即可下令第二次親征,出擊準噶爾軍。這次戰爭花了三年之久,最終,以清軍大敗準噶爾軍結束,只不過這次又讓噶爾丹逃掉了。
到了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第三次親征,率領清軍渡黃河打算再次攻打噶爾丹,但此時的準噶爾軍在經歷兩次戰敗後,已是人心渙散,噶爾丹的妻子阿努可敦也戰死沙場。
康熙三十六年,走投無路的噶爾丹一命嗚呼,死因有兩種說法:一是清代官方記錄並得到普遍認可的「仰藥死」(服毒自盡);二是來自康熙朝滿文奏摺中記載的病死。
據傳康熙皇帝得知噶爾丹的死訊之時,正在黃河大堤上視察的康熙激動到當場就跪倒在地上,感嘆上蒼對大清王朝的庇護。而噶爾丹的死亡,也使得喀爾喀地區又重新統一於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