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6月大男嬰燒到39度不治 兒醫提醒家長該注意的那些事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家裡的孩子發燒了又該注意甚麼呢?(圖/翻攝Pixabay)

▲家裡的孩子發燒了又該注意甚麼呢?(圖/翻攝Pixabay)

新北市近日一名父親指控,家中6個月大的嬰兒突然發高燒、翻白眼,急忙將他抱到醫院掛急診,卻被要求排隊,等了1個多小時,導致男嬰最後病危急救不治;此事件引發廣泛討論,兒科醫師祁孝鈞說,家裡有嬰兒的家長都擔心類似的事件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家裡的孩子發燒了又該注意甚麼呢?

祁孝鈞醫師今(3)天在臉書發表長文寫道,最近6個月嬰兒發燒死亡的新聞席捲了各個媽媽群組與媒體,家裡有嬰兒的家長都擔心類似的事件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到底這個事件的造成死亡的原因是發燒嗎?家裡的孩子發燒了又該注意甚麼呢?

為什麼會發燒?
要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簡易的免疫學,當外來的病原體入侵我們的身體的時候,身體會分泌一些激素,來讓體溫升高,這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徵招白血球或讓免疫細胞更活化的一種方式,所以發燒的本身只是讓我們的身體知道「有壞人進來囉,我要開始對抗了!」

發燒只是「症狀」
再來,我們要先了解到發燒其實是一個「症狀」而不是一個「疾病」。
舉例來說:咳嗽是一個「症狀」,有很多「疾病」會造成咳嗽這件事比如說打疫苗、氣喘發作、肺炎、吞入異物、過敏性鼻炎、感冒等等,發燒也是一樣,孩童發燒就建議要就診,因為就診時醫師會幫你抽絲剝繭,找出「症狀」背後的「疾病」,這個疾病可能或輕或重,也許只是感冒造成的發燒回家休養即可,也許是中耳炎造成的發燒需要抗生素治療,或者是肺炎造成的發燒必須要住院等等,所以找出發燒背後的「疾病」才是最重要的事,而發燒的本身反而並不是治療的重點。

發燒會不會死?
就如上面所說,發燒只是一個「症狀」,是身體提升免疫能力的一種手段,造成死亡的真正兇手往往並不是發燒,而是背後的「疾病」,所以以新聞中的例子來說,很可能是合併了腦部或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所致。

燒到39度40度是不是很嚴重?
不必然。發燒的體溫上升的高度和幾件事情有關:

感染的病原:有些感染的病毒會燒得比較高,但不一定代表更嚴重,比如說玫瑰疹,初期就可能高燒,但大多數的玫瑰疹其實不需要治療就可以痊癒,燒的溫度不必然代表病情的嚴重程度。

本身的體質:有的人體質身就比較容易發燒,也可能在輕微感染時燒得比較高,在這些人身上,發燒也無法代表病情的嚴重程度。

◎疾病的嚴重度
甚麼樣的發燒才要小心呢?一般來說,感冒的發燒大約會在3-5天之內,醫師們看重的往往是發燒的「趨勢」及「日數」,如果發燒的這幾天當中越來越高燒,或日數拖得太久一直都沒有退,很有可能就是疾病變嚴重的一種表現。

孩子發燒該注意甚麼?
有一些表徵是發燒初期就必須小心的合併症狀,包括了:
1.精神或動力下降或食慾下降脫水
2.出現抽筋、喘、不明瘀斑、昏睡
3.嬰兒持續躁動,即使退燒仍無法安撫
4.即使退燒時心跳快或呼吸快
5.持續嘔吐
6.持續頭痛

孩子發燒可以吃家裡的退燒藥嗎?
可以,但仍然建議要就診,就如上面所說,就診的目的是讓醫師們幫你的孩子檢查,分辨出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的發燒。

疫情期間該注意甚麼
不要因為想做PCR衝去急診,各地區急診能量已逐漸無法負荷,且醫護人員也頻傳確診,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已面臨醫療量能崩潰,而且急診更是傳染的高危險區域,本來沒感染的人,等待期間反而容易被感染,輕症請在家隔離休養即可。

祁孝鈞醫師也呼籲,快打疫苗!兒童及青少年五月起已陸續開始施打COVID疫苗,兩種廠牌都很好,不要再挑廠牌,家裡大人沒打的請快點去打!快點去打!快點去打!

他重申,不要過度恐慌,以目前的狀況看來,omicron的重症致死率並沒有比流感高,多屬輕症為主,共存看來是必然的趨勢,未來2-3年間,你我所有人都會確診至少一次,也許未來就像一般感冒一樣,在家休息幾天即可,不必過度恐慌及擔心,不要歧視確診者,不要責怪確診的學校、社區、補習班或醫療院所、不要亂傳不實資訊,「做好防護配合政策,用平常心一起度過,這是我心目當中最好的軟著陸」。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