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劊子手,砍頭,刀子,噴酒,消毒,
中國歷史上有各式各樣的殘忍刑罰,歷史最悠久的刑罰之一,無疑是「斬首示眾」,也衍生出了許多形式,負責讓人頭落地的的執行者,被稱為「劊子手」。而在執行斬首時也有些禁忌跟迷信,像是「午時三刻」問斬或「秋後問斬」等,甚至行刑時,劊子手都會嘴含一口酒,將酒噴向刀子,在砍問斬之人的頭,其中,噴酒竟然也有其意義。
古代斬首行刑時間通常落在「午時三刻」,從史上有記載和小說中的描述來看,應該是「中午12點左右」,也就是正午的時間點。就是為了避免亡魂糾纏,因此選在大中午陽氣最重,人的影子最短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執行,相較於夜黑風高的夜晚,更能讓化解心理上的隱憂。
另外「秋後問斬」,唐、宋、明、清都有明文規定,除犯人情節特別嚴重,須立刻執行之外,正常來說都不得在立春之後、秋分之前執行。秋冬被認為是萬物蟄伏的季節,選擇在這樣的季節執行,較符合古代對於「萬物生長」的規律。
至於劊子手「往刀噴酒」存在著「消毒」、「劊子手壯膽」、「祭刀」、「保護刀子」等說法。
分析來看,第一種「消毒」,在現代,不管是受傷,還是手術前,醫護人員都習慣用酒精或是碘酒消毒,而劊子手噴酒的行為,有人猜測是利用高濃度的白酒,也有消毒功能;但這樣的說法,不被後人採信,畢竟砍頭殺人又不是治病救人,最後總歸是死路一條,應該沒有必要性。
第二種「劊子手壯膽」,如果被斬之人,抬起頭來惡狠狠地用一對充滿仇怨以及不滿的眼神,看著劊子手,光想那對眼神就讓人毛骨悚然,劊子手殺人,雖然只是工作,心裡總是有些不安,喝點酒多少可以壯膽。
第三種「祭刀」,有些人認為迷信,但仍希望將死之人,能夠理解,殺人只是工作需要,不是故意殺人,希望刀上不要積攢太多的怨氣,讓對方死後來找自己報仇。
第四種「保護刀子」也是最有根據的說法,因為刀起頭落,往刀子上噴酒,是為了防止血液沾黏在刀子上,如果乾掉,血液滲入刀子金屬表面,很難去除掉,還會讓刀子生鏽,如果不好好保養,刀子壽命不會長,因此才在行刑前,含酒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