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死後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不論東方還是西方,至文明開始後,各地都有著「名門望族」,意旨歷史悠久而聲望很高的家族,舉凡春秋時期晉國就有「六卿」,而隋唐時期則有「五姓七望」。不過中國這些「望族」僅名噪一時,其後銷聲匿跡,唯獨兩個長盛不衰的家族影響千年、傳承63代之久遠。
【曲阜孔家】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私人講學之風,門下有弟子三千。雖然他在世時沒有受到各方君主重用,但他死後,思想卻對中國和世界產生深遠影響。西漢中期,天災頻發,社會動蕩,儒家學者認為是未能妥善安排對孔子的祭祀,導致了這些災難。於是從西漢開始,孔子得到褒封,享受祭祀。東漢時期,孔子正式被列為國家公神,和社稷神(即穀物之神)地位同等。
到了唐代,朝廷規定每個縣都要修建廟宇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其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他的封號也不斷追加。到了清朝,對孔子的祭祀已經從中祀,變成了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隨著孔子地位不斷提高,他的後世子孫的身份自然也水漲船高。(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而隨著孔子地位不斷提高,他的後世子孫的身份自然也水漲船高。從漢高祖十二年,封建王朝就開始了對孔子後裔冊封。當時劉邦封孔子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從此孔子的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在之後千年的時間裡,封號也不斷變化,直到宋至和二年改封衍聖公,才基本固定了爵位名。此後的元明清,一直延續這一封號。
雖然孔家沒有行政權力,但衍聖公卻是古代封建王朝享有特權的大貴族。據悉,宋朝時,衍聖公相當於八品官,元朝提到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來又被列為「文官之首」,清朝時,還特許衍聖公在紫禁城騎馬,當時連一般的滿清貴族都沒有這一特權;不僅如此,衍聖公所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天的孔廟),是全國僅次於明清故宮最大的府邸。盡管衍聖公這一封號在民國時已被廢除,但孔子家族至今仍享有崇高地位。
【龍虎山天師府】
孔家能延續兩千年之久,且世代享受榮華富貴,得益於孔子。而龍虎山的天師府,則是憑借了初代天師,張道陵的名頭。張道陵是東漢人,相傳是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後裔。他年輕時喜歡看河圖、洛書、讖緯、天文、地理一類的書,還曾入太學學習。漢明帝時,也曾在四川為官。
▲孔家能延續兩千年之久,且世代享受榮華富貴,得益於孔子。而龍虎山的天師府,則是憑借了初代天師,張道陵的名頭。(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後來他隱居洛陽北邙山修煉長生之術,漢順帝時,其在鶴鳴山創建五斗米道。由於他自號「天師」,所以五斗米道又被稱為「天師道」。他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授民取鹽之法,百姓受益,一時間從者甚眾,弟子多人,並設立二十四治,為後來五斗米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從此,道教有了第一個流派「正一盟威道」。
那天師府的駐地為何千年來一直在龍虎山呢?原來龍虎山早年名為雲錦山,張道陵在永元十年游鄱陽湖,登上了雲錦山。相傳黃帝在此地傳授他「九鼎丹法」,他日夜苦練,三年後煉成了「龍虎大丹」,雲錦山也出現了龍虎之形,索性改名為龍虎山。張道陵去世後,其子張衡接任,稱嗣天師。張衡去世後,兒子張魯接任,稱「系天師」而張魯是三國時,割據漢中的主要勢力,在漢中地區實施「政教合一」的統治,推行很多公共福利事業,頗得民心,後來歸順了曹操。
張魯晚年囑其子張盛,後來均由後人或族人世襲張天師位。而張家所傳的正一派道士,婚娶不出家,其道觀被人稱作「子孫廟」龍虎山也成為正一天師道的祖庭,至今張天師已傳至第63代,1949年2月,63代天師張恩溥遷往台灣,1969年12月底病故於臺北。
▲至今張天師已傳至第63代,1949年2月,63代天師張恩溥遷往台灣,1969年12月底病故於臺北。(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歷經1900多年,不僅歷朝帝王追加了歷代張天師不少「封號」與「贈號」,還得到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器重、封賞、位極人臣,甚至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因此天師府又被稱為「龍虎山中宰相家」。而嗣漢天師府,如今也被中國的國務院列為了重點保護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