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專注於在美國當地替亞利桑那州工廠招聘員工,包括技師。(圖/資料照)
台積電和英特爾兩家半導體公司同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動工,廠址相距僅80公里,兩邊都希望在2024年投產,且現在就開始爭奪人才,不過,對台積電來說可能更加艱辛。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一般來說,半導體製造並非美國科技業內最吸引人的產業,尤其是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等企業相比。
況且數十年來,晶片製造都外包給亞洲公司,許多美國人連聽都沒聽過有這種職涯發展途徑。
鳳凰城商業暨勞動力發展委員會(Phoenix Business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 Board)人力服務處副處長華勒(Kweilin Waller)說,應徵者聽到半導體製造業時,常一頭霧水,不太熟悉。
這種對半導體製造業的不熟悉,意味連英特爾(Intel)這種長期在亞利桑那州發展的大企業都必須努力吸引應徵者。
英特爾採取的一個方法是與當地大學建立密切關係,尤其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這所大學替英特爾培育的學生比任何學校都多,而英特爾也是這所學校工程學院學生的最大雇主。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程學院是全美最大的工程學院,有近2萬7000名學生就讀。問題在於這項人力資源是否也能為台積電所用。
工程學院院長史奎茲(Kyle Squires)說:「確實,(台積電要吸引學生)會比較具挑戰性。」由於學院與英特爾往來已久,大批學生及校友都在英特爾工作,「(學生之間的)非正式人脈圈真的占了很大優勢」。
相較之下,台積電才剛開始與學生建立類似關係。史奎茲認為,這方面沒有捷徑可走,如果一家公司只在學生大四時才來試圖招募,「那就太晚了。市場競爭的程度真的很驚人」。
有些跡象顯示台積電已為競爭做好準備。消息人士告訴日經亞洲,台積電最早替亞利桑那州工廠招人的計畫,主要是在美國聘雇,再派他們到台灣受訓一年左右;但當台積電意識到很難在美國找到足夠的合格員工時,就決定也開始在台灣招募。
台積電發言人說,台積電專注於在美國當地替亞利桑那州工廠招聘員工,包括技師。發言人還說,台積電確實規劃在最初2、3年的過渡期,從台灣派遣一些技師到美國新廠,這對台積電來說是很普通的做法。
目前,台積電的人力資源團隊持續與大學及當地社區學院交涉,探索更多夥伴關係,以在這個地區打造自己的人才資源庫。
根據日經亞洲採訪人力資源機構的結果,來自當地頂尖學校的新工程師,起薪可望有新台幣200萬元(約6.77萬美元)左右。
而這就是台積電的另一個問題:在美國,6.7萬美元並不是多亮眼的數字。
根據招募平台Glassdoor數據,在美國,已獲台積電雇用的工程師一年平均約可賺11.8萬美元;但英特爾的薪資更高,工程師平均可望賺取12.8萬美元以上。
更糟的是,許多矽谷企業也正鎖定同一批畢業生,而且給薪更不手軟。根據線上招募平台Hired近期報告,美國軟體工程師2021年的平均年薪是15.6萬美元。
一名台灣晶片商的主管告訴日經亞洲:「為何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英特爾和超微(AMD)全都試圖在台灣及印度擴大工程團隊?因為他們在美國也很難找到足夠多的合格員工。」
台積電表示,公司以美國類似科技企業為標準來衡量給薪,且由於新的亞利桑那州工廠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公司也提供新進工程師在半導體業迅速晉升的機會。
台積電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文化。根據日經亞洲與供應商、現任及離任員工的訪談,以及對招募平台上評論的分析,台積電的長工時、嚴格管理、強調紀律及階級等做法相當出名。
許多員工都提到隨時會被叫去處理諸如地震、停電或其他任何導致生產中斷的意外事件,連假日也不例外。
一名員工說:「隨時都有可能接到緊急電話,如果發生重大事件,就必須立刻回到工廠。大部分(台灣的)員工和供應商都認為,很難在美國複製這種靈活性和迅速反應時間。」
一名晶片設備供應商的經理說,台積電的嚴苛條件已導致一些聘雇告吹。
這名經理說:「我多年來駐在英特爾、美光(Micron)、聯華電子(UMC)和台積電工廠,可以說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是其中最嚴格、最強調紀律。」
他還說:「我同事和我去年在台灣的台積電工廠遇到一些來自美國的受訓者,其中許多人受到文化衝擊,還問台積電員工怎麼能在如此嚴苛、軍隊似的文化中待下來。實際上,有些人乾脆退出了計畫。」
台積電則表示,公司提供跨文化的溝通和合作訓練,以及相關管理課程,打造「開放、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並鼓勵員工培養均衡生活,公司也提供許多福利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