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影音剪輯徐翊中/台中-嘉義報導
▲24年前費爾獨自從紐西蘭飛來台灣找尋失蹤的兒子,他跪在阿里山裡祈求,希望老天幫助他早日找到孩子魯本。(圖/資料照)
「做為一個失去兒子的人,我反而擁有2300萬個朋友...」紐西蘭藝術家費爾,他在24年前獨自飛來台灣,為了就是尋找失聯的寶貝兒子魯本,憑著最後線索、足跡找尋他的下落。完全不會中文,也未曾來過台灣的費爾,為了孩子不顧一切,偉大的父愛感動大學教授陳勇瑞,讓他決定拍下這段紀錄片。教授暨導演陳勇瑞透露,說服費爾拍攝的原因是,他想告訴大家台灣人有多好,這是費爾最想回報和傳遞給大眾的。
1998年,年僅23歲的紐西蘭牙醫系大學生魯本.基尼科夫斯基(Reuben Tchernegovski),從小就喜愛大自然的他非常嚮往可以親自到台灣的山林走走,所以在當年年底獨自規劃了20天左右的自助旅行。本來他邀約父親費爾.基尼科夫斯基(Phil Tchernegovski)一同前往,但因為爸爸有要事無法排開,所以魯本就獨自來台。萬萬沒想到,常常獨自旅行的魯本最後竟在台灣斷了音訊,根據最後的線索、目擊證人說詞,都指向魯本應是在阿里山遇難的。
▼▲為了找尋兒子,費爾不懼語言不同、文化差異隻身來台,偉大又勇敢的父愛感動許多人。(上圖/費爾的旅程授權提供;下圖/資料照)
當年這件跨國山難,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因為魯本的父親費爾在發現兒子失聯又沒回國後,就直覺不對勁,除了在當地報警外,更自己蒐集了關於台灣的相關資料,接著火速準備簡單的行李,隻身飛來台灣,只為找到兒子的下落。剛到台灣,語言不通的費爾其實很無助,他曾掛著魯本的照片跑到總統府前,想拜託前總統李登輝幫幫忙,雖然沒有見到總統本人,但很快地紐西蘭商工辦事處人員將他帶到警政署,請相關人員給予協助。
很快地我國警政署成立專案小組幫忙費爾協尋他的愛子魯本,而各界看到媒體報導後,也紛紛伸出援手,提供可能的資訊,甚至警方、搜救隊員等,更是陪著他一次次踏入險峻的阿里山深山裡。過程中,阿里山豐山村、來吉村和南投埔里、伊達邵部落的居民們,或許大家語言不通,但得知費爾的處境,紛紛給予他加油、鼓勵,甚至把他當自家人照顧,讓一度崩潰的費爾獲得溫暖和力量。
如此偉大的父愛和台灣人的暖舉,作家劉克襄撰寫的書籍《十五顆小行星》中,第一篇故事就是費爾的故事,他如實陳述自己遇到費爾的經過,而這段內容也感動了靜宜大學教授陳勇瑞,讓他萌生拍紀錄片的想法。歷經10年的籌備、拍攝到剪輯等,終於在今年5月底順利上映。
▲導演陳勇瑞說,想拍紀錄片的原因只有兩個,分別是偉大的父愛和台灣人的善良。(圖/記者張雅筑攝)
「一看就非常感動,就覺得這個爸爸很千里迢迢的從紐西蘭跑到台灣,而且跟著搜救隊跋山涉水去找他兒子,過程上非常辛苦,然後就覺得很感動,就覺得這個父愛的東西非常感動我,那第二感動我的是,他裡面有提到一個故事,讓我感受到台灣人的善良。」談及這過程,靜宜大學教授暨導演陳勇瑞接受專訪時表示,自己至今仍深刻書裡的故事,看到滿平凡台灣日常見到的小人物,願意把自己的謀生工具捐出來,只為幫助一名外國人找尋孩子,「真的很感動!」陳勇瑞進一步表示,看到書的內容是2012年,雖很想拍攝紀錄片,但過程中遲遲聯繫不上費爾,花了2、3年時間都在找人,直到巧遇劉克襄,才讓一切得以順利。
劉克襄暖心提供當年正在與費爾合寫書籍《眠月之山:一個紐西蘭父親的台灣尋子奇緣 》的旅居紐西蘭作家何英傑聯絡方式,讓陳勇瑞得以透過email(電子郵件)聯繫上費爾本人。導演陳勇瑞說,這過程何英傑幫助非常多,讓他對於整個來龍去脈更了解和掌握,終於在2017年,他毅然決然飛到紐西蘭去見費爾,告訴他自己想拍攝紀錄片的規劃。
「你為什麼要拍這個紀錄片?」陳勇瑞表示,費爾起初也和其他人一樣詢問他想拍紀錄片的原因,當下他向對方解釋,目的是想拍出兩個東西,分別是偉大的父愛和台灣人的善良。聽到這番答案後,費爾對於父愛部分相當謙虛,因為他深信,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樣,若自己的孩子發生這樣的事情,大概都會同樣這麼做和類似的心情,不過關於台灣人的善良,費爾肯定的表示,「這個我要拍!」因為他很感謝當初幫助自己的台灣人,能有這個機會回報台灣人、分享台灣人的好,「他很願意參與,所以他就答應我」。
▼▲2018年費爾來台,重返當年的搜尋路線,逐一分享與台灣人慢慢建立的情感和感謝。(圖/費爾的旅程授權提供)
決定拍攝紀錄片時,費爾已經65、66歲,一頭白髮的他,願意重返當年搜救路線,談及喪子之痛,背後觸動他的是,對台灣人的滿滿感謝。大家無私地給予他鼓勵、提供住所給他居住,甚至還有人集資幫助他繼續尋子等,回想起這些點滴,不論是在紀錄片裡還是平常的談話中,費爾總是越講越激動,因為他知道,兒子魯本去了想去的地方,那裡很美,不論是景色還是人們,而他也跟著魯本的腳步感受到了,「做為一個失去兒子的人,去反而擁有2300萬個朋友,這個平衡產生的結果,對我來說,這有更多的涵義在裡面。」
▲雖然最後費爾仍沒找到兒子魯本的下落,但他深知兒子去了想去的地方,且很快樂。(圖/費爾的旅程授權提供)
沒有電影公司團隊、也沒有太豐沛的資金,只是一名大學教授的陳勇瑞,他謙虛表示,自己其實不習慣別人稱呼他導演,坦言過程中多少有挫折和瓶頸,不過他深信著一件事,那就是我在完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就一直相信這個事情是一個美好的事情,因為這個故事很善良,一個善良美麗的故事,那我覺得一定要把它完成,而且我覺得這個東西值得給台灣現在這個社會。「當然這過程中,要感謝的也很多,太多人給予我幫助了...」
陳勇瑞最後也感性地表示,這一路要田調、專訪許多人物,很感謝搜救隊員蔡慶榮、賴建成、簡天賞和陳柏彰、最後看到魯本的阿里山火車司機翁幸昭、來吉村居民和埔里的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家展、大姐黃鈺如、文史工作者鄧相揚老師,以及長青村王子華夫婦等,「要感謝的真的有太多,若沒有這些人的無私幫助、分享,紀錄片會更難完成,真的很謝謝這一路上幫助費爾、幫助我完成紀錄片的人們。」
▲《費爾的旅程》預告片。(影片來源:瀚草影視文化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