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維園沒有燭光,對流亡台灣的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而言,沒有這些悼念儀式並非最大損失,反而是多年來大家對六四缺乏深入反思,令追求民主自由難有寸進才是最可惜。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表示,多年來大家對六四缺乏深入反思,令追求民主自由難有寸進是最可惜。(圖/中央社)
林榮基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不諱言,單是每年行禮如儀悼念六四並不足夠,「有沒有人反思為何會發生六四?為何六四會在89年發生?為何六四會失敗?歸根究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每年在維園紀念六四,罵共產黨,罵了數十年,共產黨都沒有下台,我們有沒有深入反思箇中原因?」
林榮基又提出,在中國發生的六四,能影響東歐共產政權倒台,但對中國共產黨卻毫無動搖,沒有很多人深入探討這問題。他認為,中國50至60年代出現大饑荒,60至70年代發生文化大革命,經濟非常差。80年代提倡開放改革,之後開始有自由貿易,西方人權價值觀隨著經濟活動輸入中國,學生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及政治體制,閱讀西方有關人權自由的作品,而商業也帶來法律,法律帶來民主人權,學生開始要求政治體制改革。
林榮基說,八九民運終告失敗,與其本身訴求不成熟有關。當時訴求包括民主、打壓官道、體制改革,但體制改革是認同中共政權下的體制改革,「共產黨不可能有民主,但又要求它體制下自行改變,是互相矛盾。」他又指出,中共沒有因六四倒台,也與中國傳統文化根深柢固有很大關係。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國家大一統,有強烈國家觀念、等級制度,而這種文化認同了政權的管治方式,與民主社會要求人人平等及有投票權等矛盾。
林榮基認為,六四能影響東歐共產政權,因為東歐沒有傳統文化,而中共沒有倒台因文化沒有改變。「你看上海封城一個多月,人民沒有反抗,說明他們習慣了,願意去承受,如果在西方社會可能已經暴動了。」他說。
林榮基表示,香港年輕人見到多年來形式化的六四燭光晚會,對追求民主自由沒有幫助,加上本土意識抬頭,於是切割,認為六四與自己無關,「不可以說他們一定錯,我自己也切割,但學生也沒有反思,是很可惜的。」他強調,「反思是要讀書的」,即便現在香港不能公開悼念六四,不少香港人已移民,也可繼續深入反思六四,「在台港人有沒有反思?」
林榮基相信,今年台灣紀念六四活動不會有很多人參加,很多台灣年輕人本身不認同中國大陸,認為六四是對岸問題,與自身無關,再加上本土意識逐漸強大,淡忘六四是必然的。
林榮基說:「我以前也很關心中國大陸,因為身分上認同,但近數年發現自己關心也改變不了什麼,身分上會有切割,認為我不是中國人而是香港人。很多台灣人也一樣,以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現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當身分認同改變,便有種疏離感,不再關心對岸事情。」他說,很多台灣人出現身分認同改變,是因為不認同中國大陸的管治手法。
林榮基說,台灣人對六四少了關注是可惜的,而這是自由選擇,但透過紀念六四教育下一代有關中共的行為,是有需要的,因為可以警惕防止中共顛覆台灣及破壞台灣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