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許元馨報導
▲美國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技術的貿易制裁持續,重重衝擊中國正在發展中的高科技產業。(示意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美科技緊張局勢未緩解,傳出華為將希望寄託在小晶片(Chiplet)的概念上,以取代標準晶片,期盼能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達成彎道超車目的,不過這個想法卻遭到中國學者吐槽,表示小晶片還有技術方面的障礙要克服,且成本控制也是一個大問題,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美國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技術的貿易制裁持續,華為旗下IC設計廠海思與上海芯原微電子是最早投入小晶片研發的廠商之一。芯原微電子創辦人戴偉民認為,中國在晶片製造技術雖然落後歐美,但是擁有完整的封裝能力,小晶片對於中國半導體供應鏈有重要意義,藉此可使中國建立先進CPU、GPU的戰略庫存。
不過,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卻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小晶片僅是先進製程晶片的「補充選項」,沒辦法取代一般晶片。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華強也提到,中國很難開發5奈米以下的先進晶片製造技術,因為中國缺乏工程專業知識和專用設備,意味著在未來,中國將落後於台積電等領先晶圓廠。
此外,中國科學院學者王啟東直言,小晶片還有技術上的障礙要克服,他舉例像是封裝14奈米晶片執行7奈米晶片功能,可能會增加40%的耗能,代表使用成熟技術製造先進晶片是「不切實際」的行為,另外成本上的控制也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