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富裕國家宣布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中國和印度則分別承諾會在2060年和2070年前做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今天公布的分析顯示,儘管最近數月各國、城市和公司大幅提高了淨零排放承諾,許多計畫卻仍存在「重大缺陷」,讓人擔心企業可能是在大規模「漂綠」(greenwashing)。
所謂的「漂綠」是指公司、政府或組織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對環境保護的付出,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
隨著致命和代價高昂的氣候衝擊益趨增多,政府和企業在面對日益增加的緊迫性和公眾壓力下,去年紛紛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宣布淨零承諾。
大多數富裕國家宣布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中國和印度則分別承諾會在2060年和2070年前做到。
德國「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氣候政策分析家、這份報告的共同主要作者漢斯(Frederic Hans)表示:「這一概念的使用正在蓬勃發展。」
但魔鬼藏在細節中。
漢斯說:「如果你設定淨零目標,但沒有以任何方式傳達目標所暗示的減排量,那麼就沒人知道,不能追究你責任。」
這份報告援引1個包含4000多個政府、城市、州和主要公司的數據庫做出分析,在氣候談判代表於德國開會、為今年稍晚的聯合國重要會談做準備之際發布。
報告並未深入研究各淨零排放計畫會如何抵銷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而是專注於監測目標的穩健程度以及是否繼而採取特定的行動途徑。
研究發現,全球90%以上的經濟現在涵蓋在各國政府淨零排放承諾中─3年內增至近6倍。而世上最大型的上市公司現在有1/3具備淨零目標,從2020年12月的417家增加到702家;具有這些減排目標的主要城市數量則增加1倍,達到235個。
「新氣候研究所」高級氣候政策研究員、共同作者倉持武(Takeshi Kuramochi, 音譯)說:「我們正處於分水嶺時刻,迫於同儕壓力匆忙設定淨零承諾,特別是在商業部門,要不就是會導致大規模的漂綠,要不就是會從根本上轉向脫碳。」
「淨零追蹤報告」(Net-Zero Tracker)分析研究一系列因素,例如是否已公布細部計畫、是否納入儘早採取減排行動的關鍵過渡目標;若是政府,則看他們是否已將細部計畫載入法律。
這份報告發現,截至2022年5月,65%的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已規定在國內法律或納入政策文件,而2020年12月這一比例僅為10%。
但報告發現,在承諾淨零排放的702家公司中,只有約一半有某種過渡目標,「低得讓人無法接受」。
這些公司裡面,只有38%將與其產品和活動相關的所有排放─從供應鏈到消費者使用和處理─納入淨零計畫。
報告發現,大型企業排放者、尤其是化石燃料行業,在最有可能承諾淨零排放之列,「這可能反映這些行業在社會壓力下遵守長期排放目標,或許只是象徵行為,或只是漂綠─而非企業氣候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