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早在戰國時代,日本就被中國稱為「倭國」,不過很明顯充滿藐視的意思。據《魏史》記載,日本島有個國家叫做邪馬台國,但並沒有文字,因此派遣使者到中國盼獲得國名,而魏明帝則封為「倭」。至於何時開始被稱為日本,一般認為是在武則天時期,《史記正義》就曾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
▲武則天替日本改名,如今成世界強權。(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為何稱日本為「倭」?有些學者認為這是音譯,因為日本也稱「大和」民族,而「和」跟「倭」是諧音字;但另一層意思則有貶意了,因為「倭」字跟「矮」相近,有矮小、猥瑣及醜陋的意思。
不過,隨著中國文化輸入,倭國人也發現這個稱呼有歧視的意涵,便在669年派遣使團到中國提出更改國號一事。這時候倭國已經經過多年的文化積累,經濟也不斷提升,再加唐朝盛世來到尾聲,也讓倭國認為更改國號時機成熟,但唐朝一開始並沒有答應此請求。
直到武則天登基後,當時倭國主政的文武天皇再次派遣使團,由熟悉唐朝文化的粟田真人領隊,盼能更改國名。武則天發現粟田真人學識淵博,也對他有了好感,便安排設宴款待,兩人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
宴會過程中,粟田真人不斷誇獎武則天當政的政策,讓武則天十分欣喜,酒也一杯接著一杯,酒意也慢慢起來。粟田真人眼見時機成熟,便把更改國號的構想向武則天報告,武則天心情大好,便立即同意其要求,把倭國改為日本。粟田真人完成此行的重要任務,日本也從此慢慢走向大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