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可以先將猴痘暫時當作「性病」來處理(圖/翻攝自美國CDC官網)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統計,目前全球已有4106例確定病例,47國出現疫情,也包括台灣的首例個案;目前包括南韓、新加坡也都出現首例個案,但對於如何防範猴痘進到台灣社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可以先暫時將猴痘當作「性病」處理,他認為性病的高危險群也是猴痘的危險群;此外,目前仍需觀察猴痘有兩大變數,首先,是否會經由飛沫?是否透過血液感染?若有發生,那麼一旦進入社區會更難防範。
台灣以及鄰近的南韓、新加坡最近都已出現首例的猴痘確診個案;指揮中心雖表示要買能預防猴痘的第三代天花疫苗,但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仍在洽談階段,且過去猴痘疫情僅發生在非洲地區,因此就算有疫苗產能也不大。
據中央社報導,有生產第三代天花疫苗的巴伐利亞北歐的全年疫苗產能僅3000萬劑;但目前已有47國出現疫情,歐洲如英國已有910例、西班牙736例、德國676例,這意味者台灣可能很難取得疫苗。
台灣自1955年起就未曾再有天花病例發生,自1979年起停止牛痘接種,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台灣目前40歲以上的民眾才有接種過疫苗。過去,能將天花疫情控制下來,主要也是依靠疫苗;因此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只能從邊境管制、監測,一般醫療體系的部分做好防守,嚴防疫情進入社區。蘇益仁說,猴痘一旦進入社區,「可能不太好處理」。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國內過去有經歷過類似疫情都是都是老一輩的防疫專家,過去較少有處理猴痘的經驗。另部分則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打疫苗。
因應疫情,疾管署今(25)也公布最新的猴痘個案隔離處理流程,符合通報定義者,將會被收治到負壓隔離病房,之後進行採檢。此外也得隔離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為止。
對於接觸傳染為主要感染途徑的猴痘為何要在負壓隔離病房隔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認為,這部分其實沒有必要,因為國外也沒有這樣做,只能說國內的防疫單位目前針對此病是採取「最高規格」。
黃立民表示,猴痘的傳染途徑仍然以人與人間的密切接觸為主,主要是透過體液、黏膜經由非常親密的接觸(如擁抱),且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相處才會感染;因此,目前先將猴痘當作「性病」處理,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即使傳入社區,傳染力也不會太高。
黃立民認為,曾從事不安全性行為,不固定性伴侶的性病患者,也是這波猴痘疫情的高危險群,因此慎選伴侶對猴痘預防也很重要。但黃立民也提醒,目前還須觀察猴痘是否會透過飛沫或透過捐血傳染,若有發生,那麼一旦進入社區會更難防範。
對於如何知道猴痘是能否透過飛沫傳染?黃立民表示,可觀察同一空間的接觸者,在未接觸狀況下,是否染疫就能得知;病毒是否會透過捐血傳染,也可針對個案的血液進行PCR篩檢,若為陽性則可得知病毒也可在血液中存在,但所幸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接獲相關報告。
▼猴痘以直接接觸為主要感染途徑(圖/疾病管制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