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當時他才6歲。(圖/翻攝自百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造就中國清朝邁入歷史,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但罕為人知的是,當時武昌起義是因一個意外臨時起意,而且一開始僅有3千人,竟把統治中國200餘年、擁有百萬軍隊的滿清皇朝直接打到退位。
綜觀歷史,滿清的結束,其實可以歸咎到氣運已盡。滿清建國時,八旗軍的軍隊驍勇善戰,堪稱萬人無敵、勢不可擋,然而,武昌起義時,清朝仍握有百萬軍隊,而且是擁有火槍的現代化軍隊,卻不敵3千人臨時起意的起義,乍看下確實令人不解。
事實上,雖然八旗軍驍勇善戰,但那已經是滿清建國初期的事情了,八旗軍在建國後,日益腐化,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當時八旗軍已不堪一擊,清廷的主要戰鬥力逐漸被綠營取代;綠營在乾隆時期,也與八旗軍一樣日益腐化,兩隻主要戰力,全部變成無效軍隊。
清朝為維繫國家戰力,鼓勵各省各自發展鄉勇,也就有了曾國藩的湘軍與李鴻章的淮軍,其實在這個時間點,清朝對於軍隊的掌握已經開始出現問題,畢竟清朝是滿人建立,而鄉勇多是漢人軍隊,清朝在權衡利弊下,不得不仰賴漢人軍隊,卻也必須保留腐敗的八旗軍與綠營,最終成為百萬大軍。
清末時,百萬大軍中,確實也擁有一定戰力,其中約2、30萬人馬,採用西式裝備,戰鬥力極強,但由於當時清朝早已步入衰敗,加上慈禧揮霍無度,早已財政困難,各軍隊必須生活自理,也就出現了袁世凱的北洋軍、張之洞、黎元洪的湖北軍,以及其他軍閥割據,清朝早已失去軍隊掌控權。
1911年10月10日晚間,清朝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中,一個衝動的班長金兆龍與士兵程定國,與排長陶啟聖起了衝突,陶啟聖以謀反罪名冠上兩人,程定國在衝突中,一槍打中陶啟聖,成為武昌起義開端。
其他軍官到場後,全部被程定國擊斃,同軍隊中的另一個班長熊秉坤,本就是革命黨共進會總代表,他立即鳴笛集合,正式宣布起義,向楚望台進發,猛攻湖廣督署,直到10月12日攻陷武漢三鎮,並宣告全中國,中華民國的成立。
有趣的是,這時候,清朝擁兵自重的黎元洪、袁世凱都各懷鬼胎。兩人互相爭權,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之後又勾結日本,成立偽清政權,妄想自立為帝,最終被滅,黎元洪則是先後擔任袁世凱、孫中山的副總統,暫不管其他事情,由此得知,清朝早已名存實亡,手上無軍隊可用。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隆裕,自知手中無兵,清朝就是名符其實的名存實亡,隆裕代表宣統帝溥儀宣布退位,長達268年的清朝正式走向歷史,中國4千餘年的帝制也宣告落幕。